部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某些“怪异”的行为,令大人不可思议、一筹莫展,比如酷爱废弃物、垃圾,有异食癖等等。父母虽一而再、再而三地阻止,但对改变孩子的怪毛病却收效甚微。孩子到底怎么了?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对这些棘手的问题,家长又该如何对待?
在孩子眼里,废物也是宝
不少幼儿在户外游玩中总能有所“收获”:见到树叶、小石子、别人丢弃的小卡片等等,就往口袋里塞,拦都拦不住;在家里,被大人扔到垃圾桶里的各种饮料瓶、小包装盒、包装袋等垃圾也是孩子眼里的宝贝,往往会趁大人不注意捡回来。
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嗜好?
幼儿,特别是低龄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手的抓握能力和小肌肉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够拿住或捡起一些小东西,他们对自己掌握的新本领兴奋不已,再加上对所看到物品心存好奇、有探索的欲望,所以会不停地拣东西。
在孩子眼里,没有贵重和有用的概念,只有他们感兴趣、觉得好玩的事物,即便它们是一堆黄沙、碎石、树叶、花瓣、狗尾巴草,或是破瓶烂罐,都能成为孩子的最爱。另外,如果某些废弃物具有情感上的意义,如扎礼物的丝带,能使孩子重温获得礼物时的喜悦,他们也可能将它看成宝贝。
对孩子的这种行为,父母可以酌情处理。首先,对孩子捡拾的物品做个简单的分类,告诉他们哪些可以捡,哪些不能碰,比如不能捡掉在地上的食物,更不能往嘴里放。因为,地上的东西并不都是安全的,在捡陌生的东西前,务必征得大人的同意。
捡来的东西回家后立即清洗干净,然后放进事先准备好的小盒子里“收藏”,有时间的时候,或利用“废物”做手工,或把种子种在花盆里,让它们发挥作用。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经常清理他的“宝盒”,随着时间的推移,把那些不再喜欢的东西淘汰掉。
石子泥土成“美食”
有少数幼儿一段时间喜欢捡沙粒、小石子、小土块一类的东西吃。有这种癖好的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是身体内缺乏某种营养素的信号,如铁或锌,当孩子体内这类元素的缺乏达到一定极限时,他们就有可能控制不住地寻找不应取食的东西当食物,医学上将其称为“异食癖”或“嗜异症”。此外,父母疏于对孩子的照料或生存环境不良,孩子长时间缺乏关注,也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
适当给孩子补充营养,怎么补和补多少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果孩子的异食现象是由亲情缺失等心理因素造成的,父母就要想方设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照顾和关心,使之在亲子快乐中逐渐转移注意力;同时,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帮孩子了解科学的营养知识,克服不良习惯,恢复正常的饮食习惯。
喜欢和小动物作对
我们偶尔会看到一些孩子见到成群的蚂蚁、蜗牛,就去用水浇或用脚踩;对其他一些小动物也并不友好。一些家长以为这是孩子淘气,事实上,孩子可能另有隐情。
从心理学上讲,孩子在遭遇心理压力、挫折或不适应新环境时,容易产生攻击性或破坏性行为。孩子虐待小动物,实际是心理障碍的外在表现,他们往往通过这种方式发泄心中的郁闷、缓解紧张情绪。
出现这种情况,父母一定要问问孩子,为什么突然不喜欢小动物了,是否遇到了一些不高兴的事:比如,对新幼儿园的生活不习惯、没有结交到新的好朋友、被老师批评了,还是想爸爸妈妈了……引导孩子说出他们心中的烦恼,然后采取相应措施,帮其找到释放心理压力的出口,避免迁怒于无辜的小动物。
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一起观察蚂蚁如何搬家、小猫怎么吃食、蜗牛爬行的样子、兔子的步态……发现小动物的可爱之处,讲述动物对人、对大自然的益处。让孩子懂得:它们也是生命,也需要爱和尊重,引导孩子友善地对待小动物,激发孩子对小动物的同情心与爱心。另外,父母也要给他们更多的精神上的关爱,孩子觉得自己是安全的、被爱的、幸福的,而不是被抛弃的、被冷落的,才更容易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小动物,放弃虐待。
做怪相 说脏话
做鬼脸是孩子惯用的把戏,但某些孩子“搞怪”的程度超出了做鬼脸。比如皱鼻子、挤眼睛、做出龇牙咧嘴的怪样子;有时还说些不好的话。越制止越严重,摆出一副你说你的、我干我的的架势。而且,自得其乐、陶醉其中。
小孩子喜欢模仿,无论是语言还是动作,都通过模仿习得。但是,在年幼阶段,他们还分不清是非、好坏,不懂得怪样子是丑的、不文明的,脏话是粗鲁的、不礼貌的,他们只要对看到的、听到的觉得新鲜、好玩,就不假思索地有样学样。
也有些孩子,在受到冷落或感到寂寞的时候,以做怪样或说脏话的方式,将父母的目光转移到自己身上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成人应尽量将美好的言行呈现在孩子面前;如果看到电视或生活中的一些丑态,一定给孩子灌输很丑、不雅的观念;同时让他们知道,那些不好的语言,会污染我们的嘴和心。当然,这些内容,也可以通过讲故事、亲子阅读等方式,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孩子。
如果孩子故意“搞怪”,以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那么,父母先沉住气。因为,这时讲道理,会给孩子一种错觉:“鬼脸和脏话能让爸爸妈妈关注我。”至于你说的内容,孩子多半一耳听一耳冒,效果大打折扣。而如果你觉得逗趣,哈哈大笑后予以制止,也会使孩子获得“达到目的”的乐趣,下次当他渴望注意时会如法炮制,父母的举止无疑对孩子的不良言行起了催化作用。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视而不见,等孩子冷静下来再做解释,帮他分清是非、规范言行。
温柔的宝宝也暴力
一些新手爸妈发现,一两岁的宝贝热衷于扔东西,无论是玩具、书,还是塑料杯、衣服和沙发靠垫,只要是能抓到的东西,都往地上扔。其实,这是许多宝宝的“通病”。他们或许喜欢听物品落地时发出的声响;或许对物品掉落的过程和落地的状态感兴趣;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乐于观察东西被扔出去的距离,试试自己的力气有多大。对宝贝来说,扔东西既是游戏,也是他们探索和发现的一种方式、一种途径。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允许宝宝扔东西,但要灌输注意安全和不损坏东西的概念,给出一个限定:即哪些可以扔、哪些则不能,以免孩子养成见东西就扔、毁坏物品的习惯。同时,父母最好准备几样专门用来扔着玩的东西如响声玩具、球、毛绒玩具等,它们最好由不同材质制成,以便孩子扔出不同的效果,带给他们更多的快乐体验。另外,也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增强扔东西的趣味性,满足宝宝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准备一个箱子,每次玩完后,以游戏的方式教孩子把扔掉的东西收拾起来:你的小熊要回家睡觉了、小猴子想妈妈了、飞镖要休息了……督促宝宝一样样把它们收起来,下次再玩。一旦孩子照要求去做,妈妈就要及时鼓励,便于宝贝的好行为继续下去。
两三岁的宝宝进入第一反抗期,如果他故意和妈妈做对或试探妈妈的反应,将不该扔的东西丢到地上、损坏物品。妈妈一定要及时制止,并让他在一个没有玩具的房间待上两三分钟,反省自己的不当行为。“隔离”结束后,讲清楚他为什么被隔离,对大一点的宝贝,也可以由他自己说出错在哪里,以此有效制止孩子的破坏性行为。
夜间磨牙症对人体伤害很大,会带来严重的牙齿疾病,例如牙敏感、牙破损、牙隐裂以及面部、颌骨疼痛等。磨牙的声音就像圆锯刺耳的噪音,对压力过大或者有焦虑症的成年人也会造成影响。
到了五岁以后,如果小孩有明确的病史,如一月当中扁桃体发炎五次以上,这样的情况为“病灶扁桃体”,这会带来其他疾病,如肾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医生一般建议做手术摘除扁桃体。
研究发现,患电视孤独症的儿童,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矫治,不光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发育,对其智商、情商发育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将来也难以像正常人那样很好生活。
最近气温骤降,肺炎患儿明显增多,病情进展迅速。如果孩子反复高热、咳嗽,应注意肺炎的可能,及时就医。
建议3岁左右开始训练,先学习夹爆米花。家长先示范,然后让孩子将爆米花从一个碗夹入另一个空碗,适当指导、辅助完成。孩子能熟练操作后,改为夹黄豆,虽然速度较慢、成功率较低,但不要让孩子轻言放弃
为了让每位家长更进一步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真正达到家校携手共同培养孩子的目标,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情况,从而调整、改进教育措施,形成良好的校内外育人环境。11月17日下午,荥阳市索河西街小学召开了全校性的家长会。
11月17日下午,邓州思源实验校区召开了以“关注教育·倾听心声”为主题的学生家长会,家长与老师以班级为单位,面对面交流,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
感冒常见的病因是感受外界寒邪,由于儿童为纯阳之体,寒邪很容易入里化热。而有些宝宝正是因为吃得太多,导致食积于内,化为内热,再感受外邪而致。
11月以来,永城市儿童医院健康咨询团队分别来到奇卡国际幼儿园、龙港幼儿园、总工会第四幼儿园,为幼儿园小朋友做健康检查,为家长们提供幼儿健康咨询服务,并开展了有关于儿童健康教育的知识讲座。
分娩活跃期超过一半的初产妇达到重度疼痛标准,接近最高级别的10分。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越来越多的孕妇怕疼。
日前,市民侯女士通过本报热线咨询:孩子的社会保障卡(简称社保卡)至今没有发放到位,她不知道应该去哪里查询、领取。3.到市社保局服务大厅、各市(县)区社保中心服务大厅及我市社会保障卡合作银行社会保障卡经办服务网点查询。
2017年11月13日,鲁山县人民法院少审庭的法官与县关工委、县妇联有关领导驱车40多公里,来到了该院“支部帮支部”帮扶村尹和庄村教学点,给孩子们送去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法制课,还送去了书包、本子和铅笔等文具和留守儿童法律知识读本等书籍,给孩子们送去了名副其实的法制大餐,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睡眠时间较长的儿童体重相对较轻,体脂水平较低,孩子多睡一小时,空腹血糖水平下降0.24%,胰岛素抵抗水平下降2.9%,睡眠时长和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及空腹血糖水平成反比。
日前,在荥阳市王村镇第二小学开设的剪纸课堂上,学生们边看老师的示范,边手握刻刀,在刀锋的移动、起落之间,享受剪纸带来的乐趣。
4岁男童高烧惊厥,抢救时不我待,她的拇指被孩子咬伤,她抱着孩子差点跑掉鞋子,她们当时的内心只有一个想法:为孩子抢救争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