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热点聚焦 > 正文

保健品命名不得涉及疾病防治

2019-11-14  来源:北京日报

5034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外发布《保健食品命名指南(2019年版)》,为保健食品如何命名指明了方向。指南明确提出,保健食品名称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不得误导、欺骗消费者。

  保健食品是食品,而不是药品,也不能替代药物。因此,按照新版指南的规定,保健食品要“一品一名”,便于消费者识别记忆。保健食品名称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不得误导、欺骗消费者。其中,保健食品的商标不得明示或暗示保健功能,甚至连含谐音字、形似字等都不允许。比如,将保健食品标注保健功能为“缓解视疲劳”,商标为“好视力”,就将被明令禁止。

  如果将保健食品中的灵芝和丹参,合在一起简称为“灵丹”,就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新版指南规定,保健食品的通用名应以产品原料名称来命名。比如,“田七”应规范为“三七”。通用名以原料简称命名的,简称不能产生歧义、误导,比如灵芝、丹参就不宜简称为“灵丹”。(记者 张楠)

文章关键词:保健品 命名 疾病 防治 责编:王永芳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保健品吃多了破坏免疫平衡 六招提高孩子免疫力

    进入4月,孩子预防新冠肺炎依然不能放松警惕,在家里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饭前饭后、打喷嚏或接触其他分泌物后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认真洗手。

  • 保健品能治病是忽悠, 养生也需学习和积淀

    李海霞:养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奠定了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养生是根据人在自然界中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心、减少疾病的各种方法所进行的强身健体的自我活动,是人类保养生命的一种主观行为。

  • 养老院忽悠老人买保健品将被惩戒

    从明年6月1日起,以非法集资或者欺骗手段销售“保健”产品等诈骗老年人财物的养老机构和从业人员,将被列入养老服务市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

  • 整治儿童保健品乱象应强化保护意识

    近年来,为了给孩子在身高、智力、健康等方面提供助力,不少爱子心切的家长将各种儿童保健品送进孩子口中。然而,一些不法企业、商家也抓住了家长这种心理,以非法添加、虚假宣传、非法传销等各种手法骗取消费者的钱财,

  • 养生“年轻化” 保健品真的能保健康吗?

     提及保健品,不少人会将其与老年人联系起来。然而,保健品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商品,随着年轻人工作、学习生活压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购买保健品的主力军。

  • 了解保健品这些欺诈宣传套路

    “三天见效,永不复发”“抑制癌细胞增长,预防癌症”“只需七天,糖尿病除根”……这类关于保健食品的宣传您看到过吗?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张俭提醒广大消费者:保健食品不是药品,声称具有治疗功能的保健食品一律不要购买。

  • 被劝一天喝十盒保健品后老人猝死

    保健品销售人员郭某让身患多种疾病的王阿姨在一天内服用3000毫升保健品,在连续大量服用三天后,王阿姨因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死亡。记者近日获悉,丰台法院一审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郭某有期徒刑2年。

  • 必不可少?能预防和治疗疾病?小心儿童保健品的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增高的、补钙的、益智的……形形色色的儿童保健品被爱子心切的家长们送进孩子的口中。和老年人往往被套路购买保健品不同,儿童保健品多是家长主动选择,虚假宣传、随意忽悠让家长心甘情愿慷慨解囊。

  • 贩卖“焦虑”的婴幼儿营养保健品你“中招”了吗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和健康意识的提升,特别是对育儿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铺天盖地、种类繁多的婴幼儿营养保健品在对其功效的过度宣传下,迅速激发了年轻家长们的购买欲望,且服用人群愈显低龄化。

  • “假保健品治糖尿病”应累加处罚

    糖尿病是常见慢性病之一,现代医学还无法治愈,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得不终身服药,而在浙江台州,有一家网店宣称,有一种食品能代替药物降低血糖。该网店生意红火,但稽查人员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保健品中都不同程度地含有西药成分,看看配方,让人不寒而栗,别说治病,没中毒已是万幸。

慢新闻

湖北省卫健委辟谣“病毒变异传染性更强”:未发布此信息 湖北省卫健委辟谣“病毒变异传染性更强”:未发布此信息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