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见效,永不复发”“抑制癌细胞增长,预防癌症”“只需七天,糖尿病除根”……这类关于保健食品的宣传您看到过吗?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张俭提醒广大消费者:保健食品不是药品,声称具有治疗功能的保健食品一律不要购买。
保健食品欺诈虚假宣传的常见套路
9月4日,由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的保健食品“五进”专项科普宣传主题展演活动举行,活动现场有很多老年人市民参加。周女士告诉记者,参加这样的活动能够学到一些保健食品的科普知识,避免上当受骗。
常见的保健食品虚假宣传套路都有哪些呢?通过现场发放的宣传单可以看到,骗子们往往会通过免费送鸡蛋,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假称公益活动,冒用权威等方式吸引老年人上钩,之后通过所谓的“医生”“专家”“同龄老人”“病友”等事先安排好的“托儿”现身说法,夸大甚至是虚构保健食品的功效,让老年人深信不疑,上当受骗。这个过程中,销售人员往往会主打亲情牌,通过“温情攻势”渐渐骗取老年人的信任。张俭处长提醒,如果遇到这样的“套路”老年人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与子女沟通,也可以拨打12315热线进行投诉举报。
在购买保健食品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张俭处长表示,要到正规场所购买产品,注意其有没有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另外要检查产品是否有保健食品“小蓝帽”标识,如果说明书或者宣传广告中声称具有疾病治疗功效一律不要购买。
科普与监管有机衔接,让消费者真正了解保健品
在本次保健食品“五进”专项科普宣传主题展演活动现场,南京市部分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与经营企业代表宣读了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高质量产品的倡议书,围绕保健食品安全主题进行了歌舞、小品、快板等表演,江苏大学医学院龚爱华教授就如何挑选保健食品进行科普讲座。
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食品安全总监吴娟介绍,南京市市场监管局针对保健市场中违法生产、非法添加等违规违法问题,开展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把科普宣传与日常监管有机衔接,在监管过程中主动进行法规等宣传,让消费者真正了解保健食品,科学识别和理性消费保健食品。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南京市保健市场总体形势不断好转。
□紫金山/金陵晚报记者 王春霞
进入4月,孩子预防新冠肺炎依然不能放松警惕,在家里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饭前饭后、打喷嚏或接触其他分泌物后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认真洗手。
李海霞:养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奠定了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养生是根据人在自然界中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心、减少疾病的各种方法所进行的强身健体的自我活动,是人类保养生命的一种主观行为。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外发布《保健食品命名指南(2019年版)》,为保健食品如何命名指明了方向。指南明确提出,保健食品名称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不得误导、欺骗消费者。
从明年6月1日起,以非法集资或者欺骗手段销售“保健”产品等诈骗老年人财物的养老机构和从业人员,将被列入养老服务市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
近年来,为了给孩子在身高、智力、健康等方面提供助力,不少爱子心切的家长将各种儿童保健品送进孩子口中。然而,一些不法企业、商家也抓住了家长这种心理,以非法添加、虚假宣传、非法传销等各种手法骗取消费者的钱财,
提及保健品,不少人会将其与老年人联系起来。然而,保健品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商品,随着年轻人工作、学习生活压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购买保健品的主力军。
保健品销售人员郭某让身患多种疾病的王阿姨在一天内服用3000毫升保健品,在连续大量服用三天后,王阿姨因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死亡。记者近日获悉,丰台法院一审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郭某有期徒刑2年。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增高的、补钙的、益智的……形形色色的儿童保健品被爱子心切的家长们送进孩子的口中。和老年人往往被套路购买保健品不同,儿童保健品多是家长主动选择,虚假宣传、随意忽悠让家长心甘情愿慷慨解囊。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和健康意识的提升,特别是对育儿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铺天盖地、种类繁多的婴幼儿营养保健品在对其功效的过度宣传下,迅速激发了年轻家长们的购买欲望,且服用人群愈显低龄化。
糖尿病是常见慢性病之一,现代医学还无法治愈,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得不终身服药,而在浙江台州,有一家网店宣称,有一种食品能代替药物降低血糖。该网店生意红火,但稽查人员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保健品中都不同程度地含有西药成分,看看配方,让人不寒而栗,别说治病,没中毒已是万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