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视力纳入体质监测,势必会倒逼各级政府和学校切实重视起来,努力保护青少年视力健康。
北京市教委日前发布通知,将按照各区中小学生总数按比例从CMIS电子学籍库中随机抽取约5.2万名中小学生,在10月15日至11月8日进行体质健康监测,覆盖各区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12个学段。其中,视力指标将作为“成绩”,首次被要求采集上报。
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要求各地要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纳入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
多年来,学生体质监测一直以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等指标为主,以此反映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情况。这样的指标体系看似全面,却忽视了视力指标也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健康十大标准中,就包括“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并逐年上升,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面对近视率持续上升的严峻形势,学生视力不应继续成为体质监测的盲区。
而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视力指标首次作为“成绩”采集上报,让人眼前一亮。虽然体质健康监测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不同,后者是面向所有学生进行,测试成绩列入学生档案,成为综合素质评价、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前者只是抽取部分学生,监测结果不会与个人利益挂钩,但学生视力纳入体质监测的破冰意义并不容小觑。
一方面,能够提高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重视程度。学生体质监测,并非走走过场,测了白测。根据规定,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工作纳入政府教育督导内容和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对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评优、表彰的基本依据。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还将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学生视力纳入体质监测,势必会倒逼各级政府和学校切实重视起来,严格落实教育部等8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强化户外体育锻炼,努力保护青少年视力健康。
另一方面,有助于纠正广大家长的认知误区。“近视不是病,大不了戴眼镜”的观念在不少人头脑中根深蒂固。有些家长放任孩子玩手机、打游戏,沉迷于各种电子产品;还有的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买大量教辅资料,使得孩子眼睛很难得到放松调节。
事实上,视力不良也属于体质不良,近视不仅会对学习生活造成影响,还容易引发其他疾病。学生视力纳入体质监测,对于广大家长无疑是一记提醒,必须积极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加入到学生近视防控网络中,让孩子拥有更健康的身心体魄。
□张淳艺(公务员)
疫情期间居家生活,孩子们宅在家里本来就减少了户外活动,长时间用电脑,玩手机又增加了近视眼患病风险。面对即将开始的网课,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会加速近视眼发展速度。针对这种情况,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几个眼睛保健小知识。
许多父母带娃时发现,手机、电视是新时代的“哄娃神器”,再闹腾的孩子只要一看就安静下来。
未来,我国将为0至6岁儿童和中小学生建立视力健康档案,确保一人一档。昨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中小学生视力筛查每学年不少于一次, 学校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不少家长认为定期检查孩子眼睛是学龄儿童的事情,但近期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科接诊的小患者中出现了4岁的白内障患者、6月龄的斜视患儿,专家提醒家长不要以为孩子小就不用定期检查眼睛,许多眼科疾病尽早干预会有更好效果。
一些商家宣称,黄色镜片的夜视眼镜可以提升人们夜间视力,但《美国医学会杂志·眼科学卷》日前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这种眼镜并不能让司机在夜里看得更清楚,相反可能损伤视力。
规律的锻炼可以改善我们的体质,降低多种疾病的患病风险。我们会选择跑步、骑车、打球等等来锻炼身体,但是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会忽视力量锻炼。大量的研究发现,人的力量从30岁就开始日渐衰减,50~70岁之间每年下降1~1.5%,70岁之后,每年下降3%;力量训练可以减缓这一衰减。
进入暑期,记者在各大医院眼科了解到,前来就诊的儿童患者明显增加。医务人员表示,导致“近视儿童化”的一大原因就是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尤其是暑期,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将对孩子的视力造成影响。
数据显示,我国初高中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已经超过70%,小学生近视率达到了40%,学龄前儿童也有2.5%的孩子已经近视,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已成为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现在孩子们眼睛问题太多了。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数据显示,我国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视力不良率高达45.71%、74.36%、83.28%。
“我视力1.0,看什么都清楚,夜间开车也没问题,怎么可能突然瞎掉?我不信,你这是在开玩笑吧。”昨天上午,63岁的陈大伯(化名)在诊室里反复说这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