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热点聚焦 > 正文

中国胆囊结石发病率不断上升 专家呼吁防止“病从口进”

2019-09-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5034
中国胆囊结石发病率不断上升专家呼吁防止“病从口进”

  图为甘肃省人民医院医生为病人进行手术治疗。(资料图) 钟欣 摄

  9月1日是中国“胆囊健康日”。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胆囊疾病发生率逐年增高,如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癌等,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甘肃省人民医院专家李军良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不吃早餐、或高脂肪饮食、肥胖等都可能引起胆囊结石等疾病,提醒人们从关注自己的饮食结构开始,关注胆囊健康,防止“病从口进”。

  为了呼吁全社会关注胆囊健康,减少盲目切胆的发生率,在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内镜微创保胆专业委员会等机构的大力倡导下,将每年的9月1日设立为“胆囊健康日”,倡导全民像爱护眼睛、心脏一样保护我们的胆囊。

  据李军良介绍,目前,中国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在10%—15%,其中无症状胆囊结石占50%—70%,这部分人群随着时间推移,最终会有约10%患者产生临床症状,其中女性更为多见。数据显示,尤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胆囊结石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消化内科的疑难杂症,近年来呈现增多趋势。

  李军良说,胆囊结石的发病,与饮食、生活习惯及个体差异有关,现在人们胆固醇摄入越来越多,油炸食物吃得多,这可能增加胆囊内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浓度越高,就会越易形成结晶,结晶沉积久了,就形成胆固醇性息肉。此外,不吃早饭或者饮食不规律,胆汁没法排空,长时间滞留在胆囊里而变粘稠,就会产生结晶体附着在胆囊壁上,引起胆囊息肉,诱发胆囊炎。

  “胆囊结石和胆囊癌密切相关,而胆囊癌愈后非常差,5年生存率不足5%。”李军良说,有些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特别是多发小结石,可能会通过胆囊管移位进入胆总管,进而引起胰腺炎,而急性胰腺炎相较胆囊结石危害更大,治疗费用也更高,因此呼吁胆囊健康“不容忽视”。

  对于胆囊结石是否需要手术治疗问题,李军良认为,首先看有无临床症状,对于急性胆囊炎患者,最好在发病后72小时内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如果发病超过72小时后,炎症相对会较重,手术难度相应增大,需要先进行消炎治疗。“大部分患者有个误区,就是吃药可以消掉结石,或者吃点药不疼了,就先不管了,事实上吃药不会把结石消除”。他说,无临床症状的,要看其有无高危因素。

  对于“保胆取石”,李军良说,保胆原则是要保留有功能的胆囊,对于胆囊有保留价值、胆囊收缩功能良好,应尽量选择保胆取石,而对于胆囊已经失去功能的患者,则应及时切除胆囊,否则可能会引起病变等其他不良后果。(记者 南如卓玛)


文章关键词:中国 胆囊结石 发病率 病从口进 责编:张迪弛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中国为何提出建立“国家疫苗储备制度”?

    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日前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建立国家疫苗储备制度,为有可能出现的常态化防控工作做好周全准备”。在疫情防控积极向好的态势不断拓展背景下,这一表态备受关注。

  •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不鼓励人人吃药来预防

    “如果现在身体挺好,什么不适也没有,也没有感染暴露风险,则不鼓励人人都吃药。”张伯礼说,预防疫情,最好的药方是调整好心情,勤洗手、勤通风、少串门、少聚会、多喝水、多休息。

  • “中国罕见病联盟河南协作组” 成立启动仪式在

    为进一步促进罕见病临床与科研的协同创新,提升河南罕见病防治与保障水平,12月20日,“中国罕见病联盟河南协作组”成立大会暨学

  • 中国首个卵巢癌一线治疗抑制剂获批

    阿斯利康与默沙东近日联合宣布,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正式批准其PARP抑制剂利普卓(通用名为奥拉帕利)用于BRCA突变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一线维持治疗,奥拉帕利也成为中国首个获批用于卵巢癌一线维持疗法的PARP抑制剂。

  • 中国艾滋病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记者从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了解到,2019年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目前艾滋病经输血传播基本阻断,经静脉吸毒传播和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

慢新闻

湖北省卫健委辟谣“病毒变异传染性更强”:未发布此信息 湖北省卫健委辟谣“病毒变异传染性更强”:未发布此信息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