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日前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目标,要基本实现癌症高危人群定期参加防癌体检。防癌体检该查什么、怎么查?
健康中国行动提到,规范的防癌体检是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表示,区别于国家付费的组织性筛查,防癌体检的成本主要由体检者本人承担,更应突出针对性。
张凯表示,首先应对主要发病癌症进行定期筛查。“在我国主要发病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前6种癌症的发病率约占所有肿瘤的70%,死亡占比也接近80%。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是乳腺癌。”
健康中国行动提到,目前的技术手段可以早期发现大部分的常见癌症,建议高危人群选择专业的体检机构进行定期防癌体检,根据个体年龄、既往检查结果等选择合适的体检间隔时间。
针对文件提及的高危人群,张凯表示,癌症发病的第一高危因素是年龄。50岁以上的人群是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的重点目标,40岁以后就要开始关注肿瘤筛查,50岁以上可以进行常规防癌体检。“但乳腺癌、宫颈癌防癌体检应分别从45岁、21岁开始。”
他说,确定自己是否是高危人群,既要看年龄,也要看自己是哪种癌症的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的人是肺癌的高危人群,肝炎病毒携带者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应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筛查。
张凯提示,防癌体检最好在初筛和适宜技术的前提下,认准有效手段,兼顾安全微创,通过体检提高早诊率。对于体检的间隔时间,各个病种的发展时间不同,如肝癌的进展快,高危人群一般六到八个月就得检查一次。而如果结直肠镜检查没有发现问题,可以间隔5到10年再进行第二次检查。
“防癌体检要有针对性和个性化,需要根据年龄、家族病史、性别、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结合自身的条件进行筛查项目选择。”张凯提示。(记者王秉阳)
日前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将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
9月9日上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国家癌症中心和河南省癌症中心承办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癌症防治行动主题推进活动”在河南郑州举行。
记者从国家卫健委了解到,日前,以“‘三减三健’助力健康中国行动”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大会暨首届减盐大会在京召开。会议倡导以 “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活动为切入点,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理念。
前段时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在这一文件中,“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是重要内容之一。合理膳食、科学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为健康中国行动提供了现实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