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南
常用药的断供和涨价总能刺激人们的神经。最近,又有媒体报道,用于心脏急救的常用药硝酸甘油片从不到5元猛涨至60多元;一盒治疗农药中毒的氯解磷定从政府招标挂网价48.8元暴涨至1017元……而同批大幅涨价的药品,多达上百种。
如此量级的上涨态势,给患者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至于背后原因,一时间众说纷纭。有人归结为盈利空间太小,药企没有动力生产;有人将板子打到“以药养医”由明转暗,猜测低价药依然不受大夫待见。而诸多分析之中,不法商家的垄断和囤积招致的诟病最多。有媒体曝光,此前原料药扑尔敏从一公斤两百多元涨到七八千元,就源自两家药企“勾结配合”,病毒灵原料的出厂价一度从一瓶4.85元涨到58元,也是因为遭遇中间商大量囤货。吊诡的是,尽管“频频被打”,却总有人“屡屡冒头”,常用药价格“火箭式蹿升”困境始终未解。
医改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药改”则是医改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近年来我国围绕药品供应出台不少政策,类似于破除“以药养医”、推进“分级诊疗”等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必须看到,当下我国药品生产与流通企业已有上万家,药品价格又受多重因素影响,保证足量适价供应的难度并不低。就拿廉价药来说,大众一点的固然可以走薄利多销路线,但偏小众的,销量本就不多,若利润又不足,药厂就可能无法支撑。既要维持低价又要保质保量,既要关照患者诉求又要兼顾药企利润,还有医保报销占比、医院经营开支、医护人员薪酬……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唯有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拿出一揽子方案,才能力避“按下葫芦浮起瓢”,让人民群众吃上“舒心药”。
这方面,包括北京在内的“4+7城市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试点,可为“药改”破局提供一个观察视角。集中带量采购,改进了以往采购药企因为无利可图而积极性不高的短板。政府部门与药企谈判,承诺“两保两增”,即保证使用、保证回款、增加规模和增加影响,使得企业不需要灰色空间就能保证销量。通过“以量换价”,这些地区的药价降幅达到52%。效果不错,但思考依然不少:采购药品种类能否继续扩大,能否有更多地方纳入试点?种种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破解。
医改、药改是一场不能松劲的长征,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只有更加深入地进行改革,才能啃下硬骨头。我们也相信,解决“花少的钱用好的药”这一世界性难题,未来定会有“中国答案”。
近日,甘肃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印发通知称,中选甘肃药品和部分联盟中选药品承诺执行联盟中选价的共61个品规,已导入甘肃省国家集中采购中选药品结算及监测系统。
11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通知》明确,2019年12月底前,各省份要全面执行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改革试点25种药品的采购和使用政策。
药品短缺患者用不上、市场被违法操纵导致价格攀高……近年来,国内短缺药品供应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的意见》,对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规范,
25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正式公示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拟中选结果,结果显示,25个“4+7”试点药品价格都降低到不高于“4+7”试点中选价格的水平,群众费用负担将大幅度降低。
一瓶用于心脏急救的常用药硝酸甘油片从4块多钱猛涨至60多元且很难买到;治疗农药中毒的氯解磷定,一盒价格从政府招标挂网价48.8元暴涨至1017元;用于断指再植的盐酸罂粟碱,从9.4元暴涨到349.9元……病友一药难求,医院被迫高买低卖。如此大的涨价幅度与缺货断货,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目前,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全国11个试点城市集中采购工作已经全面启动。4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针对短缺药品供应保障、
如何破解药价虚高?现在,11城市试点新的药品集中采购模式,以公立医疗机构为集中采购主体,组成采购联盟,委派代表组成联合采购办公室,形成了“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组合措施。
17种抗癌药经谈判平均降56.7%,25种药品在国家组织的药品集中采购11个试点城市平均降52%,其中有的药品降幅达96%……近期,一些药品大幅降价,给老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
近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正式通过,确定将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和广州、深圳、西安、大连、成都、厦门7个副省级城市进行带量采购,涉及31个指定规格的采购品种。
近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通过,这次组织的集中采购主要是以完善带量采购方法换取更优惠的价格,对于消除医院“二次议价”空间、规范评标专家行为、促进评标过程规范化等具有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