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印痕细纹”“延缓衰老”“EGF原液修复表皮”……对于这些关键词,关注化妆品的人并不陌生。然而,国家药监局日前发文称,以化妆品名义注册或备案的产品,宣称“药妆”“医学护肤品”等“药妆品”概念的,属于违法行为。一时间,有关“化妆品”“药妆品”的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为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本期主持人将为广大消费者答疑释惑。
问:为何经常听说国外有所谓的“药妆品”,我国化妆品法规中就没有“药妆品”概念?
主持人:需要明确指出的是,不仅是我国,世界大多数国家在法规层面均不存在“药妆品”概念。避免化妆品与药品概念混淆,是世界各国(地区)化妆品监管部门的普遍共识。部分国家的药品或医药部外品类别中,有些产品同时具有化妆品使用目的,但这类产品应符合药品或医药部外品的监管法规要求,不存在单纯依照化妆品管理的“药妆品”。
我国现行《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中第十二条、第十四条规定,化妆品标签、小包装或者说明书上不得注有适应证,不得宣传疗效,不得使用医疗术语,广告宣传中不得宣传医疗作用。对于以化妆品名义注册或备案的产品,宣称“药妆”“医学护肤品”等“药妆品”概念的,属于违法行为。
问:不少化妆品都宣称含“美丽因子”,可信吗?
主持人:“美丽因子”,也就是EGF,又称皮肤再生因子,作为细胞生物制剂,EGF的抗衰老、祛痘印等功效,都源于它能促进表皮组织上多种细胞生长作用。
由于分子量较大,EGF在正常皮肤屏障条件下较难被吸收,一旦皮肤屏障功能不全,可能会引发其他潜在安全性问题。在配方中添加或者产品宣称含有EGF的,均属于违法产品。
问:化妆品原料中的添加成分,是否需要在产品标签上标注?
主持人:根据国家标准《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GB5296.3-2008),化妆品销售包装的可视面上应真实地标注化妆品全部成分的名称。
化妆品成分是指生产过程中有目的的添加到产品配方中,并在最终产品中起到一定作用的成分。为了保证化妆品原料质量而在原料中添加的微量稳定剂、防腐剂、抗氧剂等成分,虽然在产品配方中应当填报,但不属于化妆品成分范畴,可以不在产品标签上标注。
(本期主持人 吉蕾蕾)
正规进口的化妆品外包装上的中文标签应包含以下内容:产品名称;原产国或地区名称以及生产商名称及地址;经销商、进口商、在华代理商在国内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批号及使用期限;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批准文号;加贴CIQ标志等。
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婴幼儿洗护市场容量约为150亿元,2017年孕妇护肤品市场规模增长至22亿元, 2022年孕妇护肤品市场规模预计将达47亿元。作为消费主体的“80后”“90后”消费者对高端化妆品的需求及安全性的要求明显提升,但目前该行业依然存在不少质量安全问题。
问:如何挑选不同剂型的化妆品?答:从化妆品剂型的角度看,不同剂型的化妆品应满足如下相应的感官要求。
油脂类成分。这类保湿剂不被皮肤吸收,可在皮肤表面形成油脂膜,防止角质层水分蒸发,起到封闭保湿的作用。代表性原料是凡士林,但其油腻性较强,所以化妆品企业多选用其他油脂类原料,如橄榄油、杏仁油等。
5月20日,全国首届化妆品安全科普宣传周在京启动,今年的主题是“安全用妆,点靓生活”。
常用的洁面产品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常用的洁面产品有洗面奶、清洁霜、卸妆油、磨砂膏以及去死皮膏(凝胶)等。
4月30日,国家药品监管局发布《关于开展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下清源”风险排查处置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自5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下清源”风险排查处置工作。其中强调,集中排查清理化妆品网络销售者、化妆品电子商务平台上展示的化妆品违法宣称功效信息。
微生物污染能够引起化妆品气味、颜色和黏度的变化,导致产品的活性组分降解、使用感发生变化,甚至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通过添加防腐剂即可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酒精是一种有机溶剂,常被作为化妆品的基础原料加入化妆品中,不过化妆品中添加的酒精都是经过特殊处理的专用酒精。有皮肤学专家认为,酒精是较好的消毒杀菌剂、清洁剂和去油污剂,对于油性肌肤和易生粉刺暗疮的皮肤十分有益,合理地使用酒精有利于皮肤健康。
近日,“韩国首尔开设了一家专门为儿童服务的美容院”的新闻,引发了国内对儿童化妆品市场的关注。专家建议,小孩子“爱美”的同时需要家长们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孩子的“美商”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