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国民营养计划实施方案(2018—2030年)》(简称《方案》)。《方案》的发布背景是,2017年7月,由原国家卫计委牵头制定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简称《计划》)正式印发实施。《计划》颁布后,各地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先后制定了各省的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近日,记者联系河南省营养学会、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对《方案》的制定背景和若干要点进行解读。
□首席记者 刘永生 记者 宋昆仑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
分设两个阶段目标
2017年7月,由原国家卫计委牵头制定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正式印发实施。作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配套文件,《计划》对国民营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做好营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分阶段设置2020年和2030年工作目标。
《计划》印发后,各地政府制定的实施方案也陆续出台。12月10日,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国民营养计划实施方案(2018—2030年)》。
《方案》结合河南省基础数据
对七项重点任务进行明确分工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室主任付鹏钰介绍,《方案》根据《计划》,结合河南实际,参考河南省目前已有的基础数据,对七项重点任务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行了明确。这七项重点任务分别为:
1.建立和完善营养政策和标准体系;2.加强营养能力建设;3.强化营养和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4.发展食物营养健康产业;5.大力发展传统食养服务;6.加强营养健康基础数据共享利用;7.普及营养健康知识。
《方案》由多部门分头落实,其中河南省疾控中心主要是在河南省卫健委的领导下,承担相关的专业技术层面的工作,主要包括:开展居民营养健康和食物成分监测与评估;研究制定营养相关疾病的防控技术及策略;组织开展营养相关专业技术培训;组织开展营养健康科普宣教;开展营养领域相关科研工作。
付鹏钰介绍,营养问题涉及很多方面,《方案》考虑到了生命的全周期、健康的全过程,基本上把人群分成孕妇和婴儿、学生、老年人、贫困地区人群、住院患者(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运动人群六类,针对不同人群的营养突出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要点解读一:
降低孕婴、青少年及老年人群的贫血率
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营养缺乏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饮食中缺乏造血的原料,如缺乏微量元素铁、叶酸和维生素B12,其中缺铁性贫血最常见,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以往的调查结果来看,缺铁性贫血主要发生在婴幼儿、青少年、育龄期妇女尤其是孕妇和乳母,以及老年人身上。”付鹏钰介绍,这些人膳食中铁的摄入量相对难以满足其生理需要,所以容易造成铁缺乏,进而引发缺铁性贫血。
付鹏钰说,《方案》充分考虑了现有的技术、能力和预期目标实现的可行性,同时也借鉴了国际上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以期实现目标。以孕妇为例,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的结果显示,孕妇的贫血率接近30%,通过各方努力,2015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孕妇贫血率降低到17%左右。“我们未来几年的目标是把河南的这个数据再降低5~7个百分点。”付鹏钰说。
要点解读二:
监测老年人群营养状况,制定营养改善措施
《方案》还将老年人群的营养提升工作列为重大任务。付鹏钰介绍,目前还没有河南省的老年人群营养健康数据,接下来会首先开展老年人群营养状况监测和评价,拿到最新的数据。
根据河南省的老年人群营养健康监测数据,再制定满足不同老年人群需求的营养改善措施,促进“健康老龄化”。例如,针对在家庭、养老院、医院、医养结合机构等不同地方养老的群体进行分类,根据他们的营养健康现状和需求,制定相应的营养改善措施,以达到逐步提高老年人群健康水平的目的。
付鹏钰介绍,根据《方案》,接下来还将建立老年人群营养健康管理与照护制度,逐步推进多部门协作,实现营养工作与医养结合服务内容的有效衔接。
要点解读三:
对学生超重、肥胖进行综合干预
9月25日,在国家卫健委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丁钢强介绍,2017年颁布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中,将控制学生肥胖率作为一个主要的目标。
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检测数据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是9.6%,肥胖率是6.4%,两个加起来有16%。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农村,而且跟几十年前比,明显上升。
丁钢强介绍,超重、肥胖不仅危害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对其心理、行为、认知和智力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造成儿童血压、血糖、血脂的升高,影响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的成长。而且青少年时期超重、肥胖很容易延续到成年期,增加儿童青少年成年以后患高血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代谢综合征这些慢性疾病的风险。
要点解读四:
开展“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健康行动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教授韩萍告诉记者,“生命早期1000天”的提法,最初源自《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是原卫生部于2012年公布的一个调查结果。
韩萍教授说,儿童早期特别是从胎儿期到出生后两岁(生命早期1000天)是决定其一生营养与健康状况的最关键时期。这就是说,“生命早期1000天”的起点是精子与卵子结合的那一刻,从胚胎形成那时起一直到出生后两岁,这是1000天。这个过程包含两个问题: 一是孕妇的营养问题,二是婴儿的营养问题。
“生命早期1000天”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胎儿期、6月龄内的婴儿期、7~24月龄的幼儿期。
付鹏钰介绍,《方案》制定了“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健康行动”,针对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行动策略,主要包括:
1.开展孕前和孕产期营养评价与膳食指导。
2.实施妇幼人群营养干预计划。
3.提高母乳喂养率,培养科学喂养行为。
4.提高婴幼儿食品质量与安全水平,推动产业健康发展等。
《计划》部署了七项实施策略
保障工作目标实现
一
完善营养法规政策标准体系,推动营养立法和政策研究,提高标准制定和修订能力
二
加强营养能力建设,包括提升营养科研能力和注重营养人才培养
三
强化营养和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定期开展人群营养状况监测,强化碘营养监测与碘缺乏病防治
四
发展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加快营养化转型
五
大力发展传统食养服务,充分发挥我国传统食养在现代营养学中的作用,引导养成符合我国不同地区饮食特点的食养习惯。
六
加强营养健康基础数据共享利用,开展信息惠民服务
七
普及营养健康科普宣教活动常态化
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新闻办14日发表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说,我国居民健康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贫困人口吃饭问题有效解决。
9月5日,由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指导,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联合主办的2019年度无陷宝贝计划暨“无限未来-有备而来”预防出生缺陷健康教育万里行公益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提倡环保的素食风潮对保护地球不无益处,但日前有营养学家指出,素食为主的饮食可能会影响对大脑健康至关重要的营养物质胆碱的摄入。
最近遇到一位准妈妈,说她为了孩子,把留了多年的漂亮长发剪了。很多准妈妈以及产后的新妈妈们,都会选择剪去自己柔顺黑亮的长发,有的是担心用吹风机吹干长发有辐射伤害,有的是因为产后脱发严重,还有一个是关于孕期长发的普遍误区——长头发需要消耗更多营养,会和婴儿抢营养。那么,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母乳喂养有益孕产妇和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已经是科学界的共识。关注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应尽量纯母乳喂养6个月。“7月30日,在第28个世界母乳喂养周来临之际,中国营养学会举办“促进母乳喂养,助力健康中国”主题论坛。
“最近就靠冰激凌和西瓜‘续命’了”,武汉姑娘蔡可告诉记者,由于天气炎热,最近一段时间一直没有胃口,每天晚饭都是靠西瓜、冰激凌、冷饮等消暑。
美国一项新研究显示,几乎所有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补充剂并无保健效果,但也对人体无害;只有低盐饮食、欧米加-3脂肪酸和叶酸补充剂对部分人群健康有益。
民以食为天,对于食物方面,人们显得极为“挑剔”,上海青只吃菜心、芹菜只吃中间段、肉只吃最瘦的部分,就连吃橘子也要去除橘络……许多人觉得这样去除相对不好的部分,营养会更好。那么,食物是否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去其糟粕”后剩下的都是精华?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和健康意识的提升,特别是对育儿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铺天盖地、种类繁多的婴幼儿营养保健品在对其功效的过度宣传下,迅速激发了年轻家长们的购买欲望,且服用人群愈显低龄化。
“脱离疾病谈营养是空谈,不结合营养防慢病也是空想。当前我国居民普遍存在着高盐、高脂饮食,吃得过于精细、单一的问题,随之而来的高血压、糖尿病、脑中风等慢性病逐年高发,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日前,在新时代中国营养与健康创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告诉科技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