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移动时代,虽说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无时无刻离不开手机、电脑、平板,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刷社交软件,手里一时抓不到手机就会心慌,生怕错过什么,有研究称这是患上了“科技上瘾症”,并称这种上瘾可能会干扰生活,破坏心理健康……澳大利亚解释型新闻(The Conversation)网站认为,科技上瘾并非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大众可能存在几点误区。
科技上瘾≠毒品上瘾 释放的多巴胺能差十几倍
据解释型新闻报道,目前大部分将科技上瘾同毒瘾相关联的说法认为,从生理上说,前者对于大脑引起的愉悦性反应与吸食可卡因、海洛因或者大麻后大脑的反应相似。从心理上看,人们在被迫脱离科技产品一整天时,会感到严重的心理和生理不适,并会感到恐慌、迷惑和极度孤独,这也和吸食毒品的症状不谋而合。
但要明确的一点是,对于愉快的经历和体验,大脑都会产生多巴胺,形成“快乐的脑回路”,不论这种体验和经历是健康的还是有害的,比如酣畅淋漓地游个泳、读一本好书、展开一次愉快的谈话或者吃到美味可口的东西,都会产生类似的大脑愉悦体验。而使用电子产品释放的多巴胺与其他正常有趣的互动过程产生的多巴胺效果相似,大概会比正常水平高出50%至100%的程度。
相对而言,吸食毒品后轻飘飘的愉悦感还是要强化得多,吸食可卡因释放的多巴胺数量大概比正常值高出350%,吸食大麻更是飙升到比正常水平高1200%的惊人比例。所以,将科技上瘾与毒品成瘾相提并论还是有些牵强,它们在促进大脑形成“快乐脑回路”的水平上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
科技上瘾≠日常焦虑 没有干扰到正常上学上班
人们往往挂在嘴边的抱怨声都是关于“戒不了手机,难受”“熊孩子打游戏,心塞”这样的焦虑,但是单凭这些行为特点并不能真正被定义为“科技上瘾”,“上瘾”必须是在对正常生活产生巨大干扰和影响的前提下生成的,而一般人即使痴迷手机和游戏,还是会正常上学、上班、社交,所以这种在正常可控范围内使用电子产品不能称其为“上瘾”。
按解释型新闻报道,研究人员对电子游戏的影响做出了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只有最多3%玩电子游戏的学生会真正意义上瘾,也就是造成影响学业、成绩下滑这样的结果,大多数人对电子游戏的迷恋还是比较“温和”的,只在闲暇时间才会去玩。
科技上瘾≠科技有罪 更应关注社交焦虑和抑郁
大多数讨论科技上瘾的研究将其归咎于技术的迷惑性,破坏了大脑的正常运行模式。但美国斯泰森大学心理学教授克瑞斯特佛表示,“我还是坚信所谓的‘科技上瘾’只是诸如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的一种逃避现实表现形式,其本质是不一样的。就像是如果抑郁病人卧床较多的话,你不可能称其为‘卧床瘾’一样。”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尼克·余曾致力于研究大型多人在线游戏,他认为,过度痴迷电子游戏的人往往是在现实生活中缺乏真正的社交方法和渠道,而并不能单纯指责科技产品。媒体倾向于用“成瘾”这样的词语来描述是一种“修辞学花招,让我们忽视那些真正的心理问题”,而这些诸如抑郁症或是社交焦虑的问题或许正在折磨着玩家们。他写道,抛弃科技产品,“不能解决业已存在的心理问题”。
探讨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选取什么样的治疗方式来应对科技上瘾,如果单纯怪科技产品而将其戒掉,那只能算是“治标不治本”。
延伸阅读
并不止科技产品会上瘾
根据心理学家的说法,大众对科技上瘾不只有几点误区,可能对这个词本身的概念也有些混淆,到底什么是科技上瘾,还有几点相关知识需要了解。
对于科技上瘾不必感到恐慌
毫无疑问,人们会对很多事情上瘾,不仅包括科技产品,也可能是运动、美食、看剧、玩玩具、谈恋爱、工作或者购物。但是这些行为基本都没有官方诊断将其真正定义为“上瘾”。
而且,科技产品的上瘾程度可能并不比生活中其他你热衷的事情上瘾症状更严重。所以,完全可以将科技上瘾看作是生活中另一个兴趣爱好,只要在可控范围内能够控制自己,就不必如临大敌一般将其看作一种极易“感染”的上瘾行为而敬而远之。
科技上瘾与自杀率高无关
一些权威研究将近些年越来越高的青少年自杀率也归咎于科技产品。但自杀率增高在各个年龄段都是既成事实,尤其是中年人群体,一份针对1999年至2016年的研究发现,自杀率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那一年开始出现转折,然后就一路走高,相比青少年群体,中年人受到的科技产品影响较小,但自杀率增长较大,这就间接证明了科技产品与自杀率并非纯粹的正相关关系,自杀率升高应该被看作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专家们不应该只着眼于科技产品对人们造成的影响,还要考虑到其他诸如社会压力、家庭矛盾等问题。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科技产品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困扰,比如说隐私保护问题,我们也需要对比较有限的少数科技上瘾人群提高警惕,同时现在青少年使用科技产品时间越来越长,如何在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合理利用电子产品,也是需要社会关注的问题。另外,对于青少年过度使用科技产品也要提高警惕,一旦达到上瘾程度就要进行干预。但客观来说,科技上瘾本身并不值得我们过分忧虑或恐慌,如果将其与其他物质上瘾的行为做对比,有些没有必要。
本版编译 陈佳莉
大多数人认为,汽车后视镜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但有一种除外,那就是自动调光后视镜。例如最近几个季度,德国Gentex生产的全景显示调光镜,得到了越来越多厂商的采用
科技的发展是快速的,对于那些70、80后来说,看到下面这些产品,肯定有别样的心情。 没错,这些已被淘汰的90年代热门科技产品,在当时深受人们喜爱,但到了今天你很难再看到它
科技这东西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和改进当中,而这反过来也让旧科技的淘汰速度比任何一个非科技行业的东西都要快得多。一些时下看起来非常流行的东西,或许将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
近年来技术创新的速度之快,着实让我有点应接不暇:抛手即飞的自拍无人机、传说中的“视网膜投影”技术、胳膊上的“肌肉显示屏”、半年完成设计两年即可上路的电动车,以及
【环球科技报道 记者 程君秋】据台湾联合新闻网5月11日报道,亚洲消费电子展(CES Asia)会展总监凯利(John Kelly)表示,中国和印度等亚洲国家市场庞大,当地的消费习惯会直接影响科技
5月4日消息,据外电报道,在美国《时代》杂志推出的前50款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设备排行榜上,苹果iPhone高居榜首。 这份榜单突出显示了在科技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设备,其中包括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假冒爱丽丝 苹果上周刚推出自己的小发布会。没什么革命性的新产品自然也没什么新惊喜,甚至第二天苹果公司的股票都跌了一跌
西班牙巴塞罗那2016年2月22日电 /美通社/ -- 作为一家中国光学、显示科技和通信技术的创业型公司,弗科麦斯 (Focalmax) 致力于向全球市场提供领先的智能光学科技产品。弗科麦斯 (Foc
北京时间2月5日消息,据科技网站ZDNet报道,近日,研究公司福瑞斯特表示,预计今年亚太地区用户花费在科技产品和服务上的资金将达到创纪录的69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5256亿元),2
2015年即将结束,在这一年里,我们接触到了无数新鲜的科技产品。然而随着时光流逝,那些曾经红极一时的产品也难以逃脱“死亡”的命运。下面就是其中一些为人所熟知的产品:
这些年黑科技越来越猖獗,各种奇葩产品刷爆科技圈,其中还不乏一些特别没节操的东东,让人不得不掩面走开……今天就跟小编一起来盘点盘点吧! Shreddies防臭屁内裤 奇得没节操:
2015年,可穿戴设备正在快速发展,而许多时尚品牌也在开发此类产品。未来“可穿戴设备”一词将逐渐淡出,而集成了科技元素的日常服饰和用品将会无所不在。
【环球科技综合报道】据,美国科技资讯网站CNET 12月9日报道,手机制造商华为将在2016年1月拉斯维加斯举行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16)上曝光新科技产品。 我们只收到了参加华为荣耀手
腾讯科技讯 2014年已经出现许多令人激动的科技产品,比如苹果、三星公司的智能手机等。随着2015年的临近,同样有大量值得我们期待的新科技产品上市。美国主流网络媒体BI日前对
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老年市场也给创业公司带来了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