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心理健康 > 正文

自拍成瘾是病 自恋原是缺自信

2018-01-25  来源:北京晨报网

5034

  不管是自己或朋友的一时兴起,还是“精心策划”的自我展示,谁的朋友圈没有自拍照“出没”呢?谁又没斜向上45°拍自拍呢?这个出门固定“流程”已经被我们慢慢接受,不过,研究人员最近为自拍下了“新定义”——自拍成瘾已经不是单纯的某种习惯了,而是一种真正的精神障碍。在《心理健康与成瘾》期刊上发布的研究中,心理学家们为大家设计了一套测试,我们可以用它比照一下自己的“自拍瘾”有多严重。

  定义

  自拍病情分三类 长期患者最严重

  “自拍成瘾”这一提法最早出现于2014年,当时一篇恶搞的新闻文章自行杜撰了这一“症状”,并声称美国精神病学会已经将“自拍成瘾”认定为一种精神障碍。不晓得当时到底有多少读者听信了这一理论并开始审视自己,不过这也引起了科学界开始关注自拍。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以及印度马杜赖Thiagarajar管理学院的研究人员注意到了这一“症状”,开始调查这一情况。

  他们发现,虽然新闻杜撰了这种病,但是“自拍成瘾”确实存在。于是,研究人员干脆为“自拍成瘾”设计了一个评估体系,并借助志愿者测试了人群中成瘾的严重性。这一套评估将“自拍成瘾”分成了三种类型——边缘型、急性和慢性。其中,边缘型“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一个人每天至少自拍三次,但是并没有将这些自拍照发布到社交媒体上。

  如果一个人一下子拍了许多张自拍照,并把它们都传到网上去了,那么他就会被归类为“急性自拍成瘾”;而如果你自己都控制不住你自己,每天都有“冲动”对自己进行“记录”,无论是在朋友圈还是微博,每天发布照片都不少于6次的话,你就被定义成一名“慢性”(长期的)自拍上瘾者。

  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的马克·格里菲斯博士表示,他们的研究证明了确实有“自拍成瘾”这一概念,并为其他研究人员提供了基准数据。学者们可以以此为据在不同背景下进行研究,更加彻底地调查这一概念。

  “随着技术的进步,‘自拍成瘾’的概念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化’。”格里菲斯说,“不过目前研究中浮现出的六种确定因素可能对理解移动电子设备间的人机交互具有帮助。”

  研究

  招募印度志愿者 测试其上瘾指数

  格里菲斯所在的团队先是找来了200名参与者,通过研究到底是哪些因素会导致他们自拍上瘾,编成了这套评估体系。之后,研究团队又找来了400名参与者,用这套评估题对他们进行了调查,测试参与者们的上瘾指数。

  这项研究主要的参与者来自印度。印度不仅是社交网络用户最多的国家,而且也是“自拍死”概率最高的国家。在印度,自拍问题已经确实会威胁到生命。

  这项研究收集了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的数据,结果显示,在所有类似的死亡事件中,印度占了60%。生理学家发现,典型的“自拍成瘾者”都是寻求关注的人,而且往往缺乏自信。他们不断地发布自己的照片,希望能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感觉自己融入了某一群体。“就网瘾来说,自拍上瘾和沉迷自拍刚开始都出自一个自我认同的‘骗局’,不过最近的研究已经证明它们确实存在。”

  发现

  总发自拍很自恋 关注对象也自恋

  近日一项调查显示,那些在平台上特意引人注意的人,比如发大量自拍照的人,更有可能是个“自恋狂”。这项研究的团队分别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和韩国首尔世宗大学,他们发现经常发自拍的人有一种所谓的“夸张型自恋”,这种自恋与自我崇拜以及很高的自尊心有关。

  研究还发现,那些经常发布自拍照的人,他们关注的对象也更具“傲慢”和“求关注”的特质,也就是说,自恋者会被平台上同样自恋的人吸引,可能这也是种“惺惺相惜”吧。

  研究人员找来了276名志愿者,询问他们对诸多表述的赞同度,这些表述诸如“我真的喜欢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喜欢‘欣赏’自己的身材”等。结果显示,那些在网上发布了大量自拍照的用户自恋得分更高。

  “相比自恋者,非自恋者对于自拍照表现出更加消极的态度,不太愿意发布自拍照,也不太愿意关注一些总是发自拍照的用户。”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胜儿·维纳斯·金博士说,“自恋者更倾向于关注一些爱发自拍照的用户。”

  自拍知多少

  据报道,每天全球大约有9300万张自拍产生,每年在线分享的自拍高达8800亿张之多。  

  有研究对某社交媒体上250万张带有自拍标签的帖子进行了分析,剔除无效内容后,52%的照片都是在晒外貌。  

  另外,跟家人、好友、宠物的照片占14%,为自拍照中占比第二高的,然后是与种族或国籍相关的照片占13%,旅行照占7%,健康与健身照占5%。

  测测你的自拍成瘾度

  阅读下面的20条表述,用1到5分给自己打分,5代表强烈同意,1代表强烈不同意。  

  1.自拍让我感觉很好,让我能更好地享受周围的环境  

  2.分享自拍会在我的朋友和同事间产生健康的竞争  

  3.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拍,我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4.我可以通过自拍减轻压力  

  5.自拍时,我感到很有自信  

  6.当我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拍照时,在同龄人中获得了更多的认可  

  7.通过自拍,我可以更多展现自我  

  8.不同自拍姿势能提高我的社交地位  

  9.当我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拍照时,我觉得自己更受欢迎  

  10.拍更多的自拍照能够改善我的心情,让我感到快乐  

  11.自拍时,我变得更加积极  

  12.通过自拍,成为同龄人中重要的一员  

  13.自拍能让我对某场合和经历记忆更深  

  14.我非常频繁地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拍照,为的是获得更多的点赞和评论  

  15.通过发布自拍照,我希望得到朋友评价  

  16.自拍能够立刻改变我的情绪  

  17.我更喜欢自拍后私下自己看,这样能够增加我的信心  

  18.如果我不自拍,会觉得在同龄人中格格不入  

  19.我把自拍当成未来回忆的“纪念品/战利品”  

  20.我使用照片编辑工具来美化我的自拍,让自己看起来比别人更好  

  评分标准:

  0-33分 边缘型   34-67分 急性 68-100分 慢性

  编译 陈小丹

<上一页 下一页>
文章关键词:社交地位 Thiagarajar 自恋者 成瘾者 自拍照 责编:张钰洋
5034
全站我要评论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平安守护 送治精神病患者

    “平安守护”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镇平县枣园派出所组织精干力量摸排各类可能引发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不稳定因素。

  • 留学心理健康问题渐增

    麻州总医院“留学生行为健康中心”的医师刘立说,比较中美文化,中国尊重权威,美国注重个体和鼓励挑战。美国芝加哥美中亚裔健康协会行政主任刘红提醒在美的中国留学生,应善用大学里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让留学之路更为顺畅。

  • 焦虑情绪到焦虑症只有一步之遥吗?

    焦虑是我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亦是人的一种情绪表现。病理性焦虑是指在大多数人不会感觉紧张的情况或场所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或是焦虑的严重程度与客观事件或处境不相称,或持续时间过长,临床上称为焦虑症状。

  • 大流派出所民警“大走访” 精神病人得医治

    为进一步推进“平安守护”专项行动,加强辖区安全隐患排查,濮阳市清丰县大流乡派出所民警深入辖区积极摸排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密切掌握辖区重点部位和重点人员动向。

  • 四招帮孩子放下手机

    美国《时代周刊》总结多位专家的意见认为,每天使用超过5小时,会让孩子感到无助、想自杀  现在,地铁、公交车上,随处可见低头专注玩手机、打游戏的孩子。妮娜·兰顿是一名高中生,因沉迷手机与社交媒体,身心逐渐失调,甚至想轻生。

  • 家长应将正确价值观贯注子女一生

    近日,嘻哈歌手PGOne因被网友举报其歌曲存在教唆青少年吸毒、侮辱妇女、低俗等问题,被中国妇女报、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各大主流媒体严肃批评。更甚者,当这些发表奇葩言论的粉丝被贴上“脑残粉”的标签后,他们纷纷晒出学历奋起反击。

  • 孩子受到了惊吓怎么办

    读者:周老师,您好,上周孩子姥姥带着我两岁大的儿子在外面玩的时候,被一辆摩托车撞到了,孩子没事,但孩子姥姥受伤出血了被送到了医院, 不过幸好还不算太严重,现在已经好了很多。

  • 看自己的时候 自带美颜效果

    实验者用电脑合成软件对42名被试者的照片进行了修改,最后合成了5张比原图吸引人的照片和5张没原图吸引人的照片。

  • 为什么“仇人”总是在亲人中产生

    有朋友常问我:“为什么‘仇人’总是在自己的家人中产生?”是啊,曾经恩恩爱爱的夫妻、一向温顺听话的孩子,怎么一回到家就像凶神恶煞般的仇人?

  • 疑难病原是心病 6服中药解决

    近日,读者菲菲联系记者说,她妹妹得了一种怪病。第一次犯病是在去年5月,恶心想吐,双手发麻。之后,又陆续犯病五六次,每次都是恶心、手抖,无法控制。菲菲说,妹妹今年才24岁,之前在医院做了多次检查,结果都没有问题。眼看妹妹犯病越来越频繁,她很迷茫。

  • 年关情绪“四大怪”,缠住你了么?

    马上就到年关了,生活中的琐碎事情越来越多,面对需要完成的事情,情绪往往不配合,拖延、压抑、烦躁、抑郁这“四大怪”,影响着你新年的心情,如何打败它们,看看中科院心理所博士后韩海英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部副主任王勇给您的处方吧。

  • 产后抑郁有何症状?4个小技巧抗击产后抑郁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丘峻朝介绍,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内发生抑郁症状,常发生在产后两周,可持续数周至一年甚至一年以上。必要时可到医院心理科就诊,请心理医生协助诊疗,丈夫也要给予产妇更多的信心,一同渡过难关。

  • 催眠真的可以做到“删除”记忆吗?

    央视《走进科学》栏目曾展示过一段名为“人桥”的催眠秀,主角是京城著名催眠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治疗心理学博士李涛。“你是一个非常结实、非常僵硬的钢板,你的身体充满了力量……”只见李涛一边催眠,一边左右晃动着一个外国小伙的身体。

  •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2.大脑发育延迟:多动症患儿往往存在围产期并发症多、开口说话较晚、动作笨拙、精细运动不协调、伴随遗尿、遗粪症的比较多。4.神经生化的改变:如果孩子大脑内多种神经递质系统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系统功能失调,也非常容易患多动症。

  • 婚前须知的“四项基本原则”

    婚礼后第二天,我发现他在钱包里放着他前女友的照片,而不是我们的结婚照。婚前守则第一条:亲人介绍的婚姻,不意味着安全了。其实,离婚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方式,关键还是要和自己和解,探究自身问题和情绪的来源。

寻医问药

网站简介 | 招聘信息 | 会员注册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