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报道:“游戏成瘾”成国际新增疾病 专家共识:强化三级预防
近日,一则“沉迷游戏是病”的消息引发网友强烈反响。这则消息源自世卫组织宣布将“游戏成瘾”加入《国际疾病分类》,并将其纳入医疗体系范畴。不少游戏玩家对此深感惊讶,有资深玩家戏称,根据世卫组织给出的病症核心特征进行鉴定后发现,原来自己已经“病入膏肓”。
众所周知,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打怪升级”确实隐患重重,轻则患上近视眼、颈椎病、腱鞘炎等疾病;重则可能会产生幻觉,分不清虚拟与现实,严重危害身心健康。
受到近年来手机网游迅猛发展的影响,游戏玩家群体越来越呈现出低龄化、边缘化特征,许多未成年人也纷纷加入游戏大军,小至两三岁的孩童就可以熟练操作手机游戏,玩得不亦乐乎。
成年人拥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尚可自我调节游戏时间,但未成年人的心智还未成熟、判断能力弱、缺乏自控力,往往会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荒废学业,甚至受游戏“暴力”的影响误入歧途,毁掉自己的美好前程。
因此,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让他们远离游戏戕害,迫在眉睫。
令未成年人不沉迷网游,首先要求家长以身作则。家长自己不要带头玩游戏,并尝试与孩子建立规则,合理安排游戏时间,培养孩子理性、自主能力。尤其现阶段处于暑假,家长更不能因为工作忙碌就放任孩子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保姆”为伴。
其次是学校应积极干预。要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孩子了解游戏成瘾导致的各种危害,引导正确、适度上网。而不是简单地靠“一纸禁令”不允许孩子携带手机、平板等设备上学,放学后却又通过电子设备布置并要求完成各种作业。
再次是游戏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游戏企业,更应该强调“社会责任”属性,不能让单纯的资本逐利行为蒙蔽了双眼。应该秉持对整个互联网行业的生态环境与责任担当,向自身提出更高要求,从有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研究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规范化运营思路。
最后是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这样一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商业化脚步也突飞猛进。当人们使用电脑、手机上网学习或者用搜索引擎查询时,各种广告、弹窗无孔不入,令人不胜其扰。对于未成年人来说,那些或华丽、或低俗、或暴力的游戏广告画面格外具有吸引力,好奇心驱使之下极易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对此,监管部门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强化网络广告的监管,并制定出长远规范举措。
游戏好玩,切勿沉迷。通过社会合力进行有效干预,对未成年人游戏成瘾的行为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和监管部门共同携手,才能让未成年人真正远离游戏障碍。
文身早已不是什么新话题,连青少年文身也不是什么新闻。有人想文身,也有人想洗掉文身。可是,文身容易,清洗不易。浙江省江山市的一个“被文身捆住的少年”,上半身50%的面积都被文身占据,而他正在经历着清洗之痛,如果要彻底摆脱身上的文身,至少要清洗50次,而每一次清洗,他都痛不欲生。
近日,北京红黄蓝幼儿园幼师虐童事件尘埃落定。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二审宣判,裁定维持原判。刘某因犯虐待被看护人罪获刑1年6个月,并被责令5年内禁止从事未成年人看护教育工作。
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20日就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修改情况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作汇报。草案二审稿中对肖像权、健康权、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规定予以了完善。
据美国媒体9月25日报道,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局长Scott Gottlieb称,FDA正在考虑是否禁止电子烟线上销售。FDA命令五大电子烟品牌60天内提交计划,表明如何阻止未成年人使用自己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