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8日是第19个全国爱肝日,今年主题是“维护肝脏,增进健康”。肝脏是人体负责消化和代谢的重要器官。护肝先要做到不伤肝,即使是很小的肝脏损伤也可能危及生命。为此,特整理生活中几大伤肝“杀手”,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告诉你如何远离它们。
经常熬夜夜生活的丰富和工作压力的增加,经常熬夜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人的肝病都被“熬”了出来。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肝病门诊副主任中医师孙刚介绍说,中医认为“人卧血归于肝。”从西医的角度来说,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流经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其解毒能力。保证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有助于清肝泻火,从而预防肝病。
不及时排尿欧洲肝脏研究协会专家丹尼尔·帕拉迪博士表示,体内排毒可以通过排尿、排汗、排便进行。早上起床之后尽快排尿,可以将累积一整夜的毒素及时排出体外,避免毒素滞留体内,导致肝脏“中毒”。
经常发火爱生气、脾气暴躁很多人觉得是性格问题,但是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肝病门诊副主任中医师孙刚介绍说,中医将容易发怒称为“善怒”,是指无缘无故性情急躁、易于发怒、自己不能控制的症状,也叫“喜怒”“易怒”,应属于疾病的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在志为怒。”也就是说善怒主要与肝有关,常因肝郁气滞进一步加重所致。肝郁气滞除了易怒之外,还会表现为频频叹气、胸肋部疼痛等症状,多因长期郁闷、精神受到强刺激或因精神创伤史所致。
不吃早餐营养专家表示,吃早餐有助于中和胃酸和保护肝脏,减少胰腺炎、糖尿病、胆结石、便秘等多种疾病的危险。
吃药太多《英国临床药理学杂志》刊登一项研究称,长期服用止痛药等药物,会加大肝脏解毒负担,导致肝脏损伤。因此,服药必须严格遵照医嘱,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加工食物摄入过多很多加工食物中添加了多种防腐剂、色素、人工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这些添加成分含有多种人体较难分解的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增加肝脏解毒负担,诱发肝脏损伤。
吃半生不熟或烧焦食物半生不熟的食物或烹饪过头的烧焦食物(特别是肉食)也容易导致肝脏受损。研究发现,半生不熟的贝类常带有细菌和寄生虫,一旦发生急性胃肠炎、痢疾,容易导致肝病恶化,甚至诱发肝昏迷。
偏爱油炸食品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的一项研究发现,吃油炸食品一个月即可导致肝脏发生明显变化,引发类似肝炎的酶的变化。美国著名医学专家德鲁·奥登博士指出,油脂的堆积会导致脂肪肝。不健康食用油会增加心脏病和肝病的危险。
过量饮酒以色列泽夫医学研究中心肝脏病学专家尼莫·阿希博士研究发现,过量饮酒会降低肝脏净化血液的能力,导致体内毒素增加,诱发肝脏损伤及多种疾病。另外,酗酒还容易导致肝脏中毒,诱发肝炎。
暴饮暴食很多人知道,东西吃太多会增加胃肠负担,诱发脂肪肝。欧洲肝脏研究协会专家丹尼尔·帕拉迪博士指出,暴饮暴食既损害胃肠道健康,也容易造成体内自由基大大增加。肝脏的关键作用是帮助人体对付自由基,排除毒素,净化血液。人体内的自由基越多,肝脏功能受损就越严重。(杨璞)
肝脏位于腹部右上方,承担着维持生命的重要功能。它也是人体内最大的内脏器官。肝脏的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储藏糖原,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等。
春归大地,暖风轻拂,草木萌发,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古人云,天人相应。我国传统养生观点认为,作为与大自然密不可分的人来讲,肝对春天的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因此,春季养生重在养肝。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发布的数据表明,我国是肝炎“大国”。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肝病科主任郑大勇教授表示,肝脏的健康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爱护肝脏应从预防开始。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三月,随着雨水节气中不时响起的几声春雷,大地万物开始从冬藏的状态中复苏,新芽吐绿,蛰虫出动。古称“启蛰”,是24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
在春季,人们应该进行适当的运动,如踏青、放风筝等户外活动与散步、慢跑、体操、太极拳等体育活动,在舒展筋骨、放松形体的同时,可以通过与自然亲密接触。
五脏与自然界的四时相互对应,其中肝与春气相对应,按照中医学的“天人相应”理论,春季养肝是纲。孩子在春季容易肝脏功能偏盛,肝脏功能偏盛在中医学称为“肝火”。肝火旺的孩子多有脾气暴躁、不安分好动、哭闹不止的表现。
过年过节如何护肝?做好三点,轻松护肝没压力:一是少喝点酒,忌拼酒斗酒,不妨以茶代酒;二是食七分饱,大餐酒肉饕餮前,不妨先以小碗汤、鲜蔬果“打头阵”;三是娱乐有度,心情愉悦,别K歌打牌搓麻玩桌游到深夜,熬夜过度和情绪起伏都容易伤肝伤神。
春节即将来临,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喝、玩、乐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有人因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而暴饮暴食;有人因生活规律被打乱,吃饭也变得没规律,饥一顿饱一顿、冷一顿热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