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
晚上11点到第二天凌晨4点之间,人体内促使血糖升高的激素分泌最少,是人体血糖最低的时间段,容易发生低血糖。因为夜间睡眠时,人体的交感神经不容易兴奋,所以夜间睡眠时出现低血糖很多时候并不能及时感觉到,长期持续的低血糖就会对机体的各种器官造成损害,最常见的就是损害心脏、神经系统、眼底的视网膜血管和肾脏。
以下情况容易使糖尿病患者出现睡眠时的低血糖:
1.使用降糖药物治疗的患者,用量不当或未及时调整剂量。
2.吃饭、运动、作息时间不规律的患者,食物吸收速度不均匀、运动时间不当且运动量过大等。
3.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大,对药物吸收的速度变化较大,容易发生睡眠时低血糖。
4.Ⅰ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本身波动很大,夜间容易发生低血糖。
5.糖尿病患者饮酒后,肝脏内的糖原不能及时分解成葡萄糖供给人体使用。
因为夜间睡眠中的低血糖不容易察觉,所以需要根据一些身体的细微反应或症状进行判断和推测。如清晨或半夜醒来有盗汗现象,夜间无端出现多梦,清晨醒来有原因不明的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明显等。
如果正在打针或吃药的糖尿病患者有以上症状,就需要进行夜间血糖监测。
目前,已经有更先进的监测手段——动态血糖监测,可以捕捉全天的血糖波动和变化趋势,并有报警功能。如果发现有夜间睡眠中的低血糖,就应该及时找医生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