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降价60%,恩替卡韦降价90%……随着“4+7”城市带量采购结果出炉,药价再降,仿制药替代原研药效果明显,25个谈判成功的品种中仅有3个原研药入选,其余均为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今后,公众将以更便宜的价格用上质量疗效有保证的仿制药,而在“带量采购”试点政策将进一步扩大的预期下,药企的竞争格局也将发生巨变。业内专家指出,在控费降价的大环境下,未来仿制药高毛利高收益的时代将一去不返,药企间的竞争也将更多集中在争夺技术和市场规模的话语权上。
25个药品平均降幅52%
12月7日,上海阳光招标采购网公示“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的拟中选结果,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公示结果显示,31个试点通用名药品有25个集中采购拟中选,与试点城市2017年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拟中选价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
从公示结果来看,仿制药对原研药的替代效应明显加快。其中,25个拟中选品种中,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22个,占88%,原研药3个,占12%,仿制药替代效应显现。原研药吉非替尼片降价76%,福辛普利钠片降价68%,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相比低25%以上。
这样一个几乎可以说是“大获成功”的带量采购结果,除了让患者有望用上更便宜的好药之外,也将改变药企的竞争格局。截至12月7日收盘,两个交易日内医药上市公司市值蒸发逾2000亿元。
仿制药降价成方向
实际上,此次的“4+7”带量采购只是试点,对于大多数公司影响并不大,为何对医药市场形成如此大的冲击?
羊城晚报记者注意到,中国药品招标政策研究专家耿鸿武日前在一次线上直播中指出,此次带量采购政策对医药市场更多是心理层面的冲击。此前,不少仿制药以及过期的原研药仍然走的是“创新药”的高定价策略,理论上通过了一致性评价后的仿制药有提价可能,但随着带量采购政策成为未来集采的新方向,涉及产品降价趋势明显,仿制药将回归合理利润,此前高价格、高毛利的仿制药将一去不复返。
“价格降低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利好的,仿制药本来就不应该是高毛利的,应该回归到正常的价格水平上去,实现用便宜的钱买到质量好的药,这是未来的整体发展方向。”
药价挤水分药企不亏钱
记者梳理发现,此次的25个品种中,单片价格在1元钱以下的就达12个。其中降幅最大的为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韦分散片,其拟中选价为0.62 元/片,降幅达到96%。对此,正大天晴董秘公开表示:“肯定不会做赔本生意。现在我们还在测算中。未来价格联动速度和获得患者的增量还在测算。”
带量采购试点联合采购办公室负责人明确表态,带量采购“当期非利空、长期是利好”。拟中选药品价格大幅下降,根本原因是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模式下,既往包含在销售价格中的销售费用、市场推广成本等“水分”没有存在必要了。挤掉的主要是销售费用等“水分”,药品生产企业“还是能赚钱的”。
10月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第一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关于印发加快落实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工作方案的通知》有关制定鼓励仿制药品目录的部署和要求,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之后,要让中标的低价药在市场上站稳,真正走向患者,还需配套政策加以扶持:定期监测医院的用药情况,并纳入考核,以兑现约定用量;创新货款结算,医保基金预付,保障药企回款速度;医保向低价药倾斜,增强患者的选择意愿;实行“超支自付、结余留用”,让医院可用医保支付结余部分补偿医生薪酬,作为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