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剂几乎是每个家庭必备的一类清洁用品。然而,针对消毒剂的使用,很多人都存在误区。那么,消毒剂应该如何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有哪些误区需要避免?
误区一:消毒就是灭菌
“消毒”和“灭菌”两个词在生活中常被混用,其实两者含义不同。消毒是杀灭微生物,但不能杀死芽孢等还在“休眠状态”的微生物;灭菌是杀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也就是说,灭菌的要求比消毒更严格,通常用在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生活中很难实现。所以平时只需要消毒,将致病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不会引起人发病即可。
误区二:消毒剂越浓越好
消毒剂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浓度过高会刺激人的口腔、呼吸道、肺部,时间久了可能导致器官和组织受损,使其变得脆弱,反而容易感染。因此,在使用消毒剂前应根据说明书适当稀释。
误区三:用消毒剂洗内裤
很多人会用消毒液浸泡、清洁内裤,但其实,用消毒液浸泡内裤,不仅不能完全有效杀灭内裤上面残留的有害细菌,同时还有可能因为清洁不到位,造成化学物质的残留,从而引发私处各种问题和病症。而且,一些强效消毒液有着很强的刺激性,即使清洗过也极容易残留。还有一些以对氯间二甲苯酚为主要原料的消毒液,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杀菌成分不溶于水的特性,极易在使用过程中形成苯酚,危害身体健康。
误区四:每天都使用消毒剂进行清洁
除非是明确地需要预防传染病,否则一般来说,不必频繁使用消毒剂,更不必每天使用。
误区五:在家中喷洒消毒剂保持空气新鲜
要想让家中空气保持新鲜,最好的办法并不是消毒杀菌,而是开窗通风。家里毕竟不是医院,细菌量有限,如果有消毒液水汽滞留在空气中,被人吸入后反而会损害呼吸道。
此外,还应注意的是,在使用消毒剂的过程中最好佩戴橡胶手套和口罩。
本文由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学教研室副主任阚海东进行科学性把关。专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与健康、环境流行病学、健康风险评估等。
如果家中没有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无症状感染者或者密切接触者,不需要对卫生间进行特殊消毒,做好一般的卫生清洁就可以。如果家里有密切接触者,建议密切接触者最好单独使用卫生间。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明确,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那么如何避免粪尿污染造成病毒传播?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说,普通家庭做好卫生间一般清洁即可。
新冠病毒袭来,让千千万万的人们改变了生活方式。勤洗手、戴口罩、定时通风和消毒,都成了老幼皆知、妇孺共守的日常习惯。然而,在全社会都特别重视环境消毒、空气消毒的过程中,消毒剂可能会成为有些哮喘患者的诱发因素。
近期,随着企业复工复产,机关单位人员开始上班,开展预防性消毒成为常规工作。由于消毒剂使用不规范引起的伤人事件时有发生,郑州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公众要学会正确、合理使用消毒剂。
宅在家里消消毒,买菜回来消消毒,出入小区消消毒。一场疫情,让消毒剂成了普通人大战新冠病毒的必备武器。但也有人担心,大量使用消毒剂会不会给健康带来风险。比如,会诱发哮喘吗?
消毒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对于阻断间接传播是非常重要的。但消毒一定要适度,应该保证它不对身体带来危害,不对环境带来长期的污染风险。
机关单位上班、工厂复工在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应该如何做好预防性消毒,郑州市疾控专家提醒重点要做到六个强化。
目前,北京市已进入夏季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近期,北京报告多起诺如病毒急性肠胃炎疫情。如果出现呕吐、腹泻又畏寒、发热,或许是诺如病毒在捣鬼。那么,诺如病毒到底是何方“妖孽”?感染诺如病毒要如何治疗?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好哪些自身防护,让诺如“望而却步”?
消费者原以为用了一种中药膏剂,没想到自己使用的其实是激素超标的药膏。如果事关患者健康安全的药膏都得不到有效监管,那永丰药膏这个地方“招牌”还能走多远?
糖尿病患者在家测血糖需要自备消毒剂、棉签等。但有些糖友选择的消毒剂会影响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到底什么样的消毒剂合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