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杭州一24岁女子左脚小脚趾长了鸡眼,到一家修脚店去处理,结果鸡眼没修好,还因破伤风感染住进了重症监护室。据知情人介绍,那位修脚师傅之前是一位厨师,来到这个店以后摇身一变,换了身份。
很多人都觉得鸡眼、嵌甲、脚汗都算不上兵,去路边找个修脚店就可以搞定,其实看脚病也有正规军!
跖疣:艾灸、泡脚多管齐下
如果你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行走疼痛,用手一摸脚底有黄豆大小的“硬疙瘩”,可能就是长了跖疣了。
跖疣好发于足跖、足跟、趾间受压处,单发或多发,大小数目不定,有压痛感,常在一个较大的跖疣四周,有散在的小的“卫星疣”。以前常用的疗法是“液氮冷冻”,疗程大概需要四周时间,包括起疱、吸收、结痂、脱落,这期间患者行动会不方便。曹毅教授想到一个办法,先把跖疣周围的角质去掉,然后外用鸡眼散来腐蚀疣,做上几次,跖疣就全被腐蚀掉了。除了敷药的前2-3天内会有点痛,其他时间基本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年轻人运动量较大,脚部受伤的机会也比较多,病毒颗粒一旦落到受伤处的皮肤,就可能感染发病。还有些患者年纪大了,免疫力下降或本身有些慢性病,也更容易长跖疣,而且迁延不愈,建议这类患者采用综合疗法,外治法、艾灸、泡脚等多管齐下。曹毅教授的脚病门诊有一款中药足疗方,包括木贼、夏枯草、红花、煅磁石等中药,有活血、软坚、清热、解毒的功效,坚持用此方泡脚两个月,多能收获良效。
鸡眼:防复发也有高招
鸡眼,也是很常见的皮肤病,虽然问题不大,但疼起来也是要命。处理一般也是采用外治法,先把周围的茧子去掉,然后在中间鸡眼处外敷鸡眼散等药物,将其腐蚀掉。但曹毅教授选用的鸡眼散主要成分是水杨酸类药物,并加入了中药冰片,渗透力更强,止痛作用更佳。
治疗很简单,关键是杜绝复发。如果患处治愈后还是继续被挤压、摩擦,可能没几天又会冒出一个新鸡眼。为此,浙江省中医院脚病门诊还从国外引进一些鞋支具、鞋垫,以供做完鸡眼手术后的人使用,可以为患处分解一些压力,减轻刺激,避免复发。
鞋子越挤、体重越大,鸡眼越容易找上门。曹毅教授还提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20多年前,到脚病门诊来的多是年轻漂亮的女孩,因为那时流行穿高跟鞋跳交谊舞,所以女孩子出现前脚掌鸡眼、胼胝的特别多,潮流过去后就减少了。
脚汗:收敛祛湿是关键
天热出汗不稀奇,可明明天寒地冻了,却还有人双脚每天湿淋淋的。“中医认为,脚汗多因湿热蕴蒸导致,所以临床治疗可用苦参、枯矾等具有收敛、燥湿功效的中药泡脚,或者再加一点桂枝”, 曹毅教授说,外用也可以选用蜀椒,研成末调敷,当然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在家操作,也可以试试明矾泡水洗脚。取一小块明矾(大约5克左右)放入泡脚水中,待明矾溶解后泡脚15分钟左右,连续泡一周,可缓解汗脚及脚臭问题。
脚汗多还容易“助纣为虐”,感染病毒引起跖疣。建议脚汗多的人,勤换袜子、鞋垫,在袜子的选择上最好选吸汗性好的纯棉袜子,不要穿不吸汗的尼龙袜;保持鞋子干燥,不要跟其他人混穿鞋子,清洗鞋袜后最好能在太阳光下晒干。饮食上要注意,少食辛辣食物,避免升阳助火,迫津外出。
胼胝:平时护理更重要
胼胝,也就是老百姓说的茧子,常见于老年人。因为人上了年纪,足弓会塌陷,原来脚底不着地的地方现在着地了,开始承受体重的压力。可这些部位以前没受过这种“苦”,不适应,于是就生出了老茧,用来保护皮肤不被磨破。另外,年纪大的人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皮肤干燥,也是形成胼胝的原因之一。
于是,有的老人在出远门之前,都会先到脚病门诊处理一下脚上的老茧,修一次可以让双脚舒服两个月左右。但这种修治“治标不治本”,重要的还是平时护理好脚。曹毅教授建议,老年朋友平时可选择穿厚底、软底、贴脚的鞋子,晚上泡脚后,抹一些护肤剂,然后按摩双脚半个小时,这样可以减少胼胝的发生。有脚气的人治好脚气后,胼胝也会减少。
嵌甲:指甲剪得别太秃
早期嵌甲仅仅表现为疼痛,但如果不及时处理,极易并发甲沟炎。
外科在治疗嵌甲时,通常需要拔掉整个脚趾甲,疼痛可想而知。而且治疗时间长,且拔出病甲后,甲床暴露更容易引起新的感染,有时治疗效果反而不理想。
曹毅教授采用了一种改良手术,只把趾甲边缘嵌入的一小条趾甲切除,即可轻松解决问题,整个过程甚至不用打麻药,不出血或少量出血。当然,如果在肿胀的甲沟处涂抹中药化毒散膏或其他消炎药膏来,恢复更快!
嵌甲的发生多是不注意手足皮肤的卫生,感染细菌造成甲沟炎引起。像皮肤干燥、皲裂,或起“倒刺”后用手撕脱造成感染,都是其发病原因,此外,有些人在剪甲时剪得过短,使甲床、甲沟暴露,失去甲板的保护,也容易引起甲沟炎造成嵌甲。因此,曹毅教授提醒,脚趾甲不要剪得太靠里,适当留一点,剪成圆钝形为好。剪完趾甲贴个贴片,也能防止嵌甲。此外,也不要穿太紧的鞋子。
耳鸣,即耳中鸣响,是听觉器官对声音的幻觉,中医称“聊秋”。自我按摩疗法作为一种自然疗法,对耳鸣的治疗可以达到疏通局部经气、活血化瘀、调节神经的作用。
民间素有“冬令进补,春天打虎”的说法,大致意思为冬季是人体吸收营养、贮藏精华、恢复健康的最佳时机。
落枕后不妨换个枕头,枕头过低,使头部始终处于一种下沉的状态,颈部肌肉易痉挛;而枕头过高,则使颈部肌肉始终处于一种牵拉的状态。
湿热、寒湿、气滞血淤等都可导致腰痛,拔罐的确可祛除体表的湿邪,疏通经络以缓解疼痛。但却不适用于肾虚型腰痛。
生姜是和中止呕的良品,被李时珍称为“呕家圣药”,因其能抑制肠胃运动,松弛胃肠道的肌肉,故对孕妇的恶心、呕吐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秋季燥邪当季,气候干燥,容易损伤人体津液。而阴液损伤后容易诱发或加重便秘的症状。所以在秋季,孕妇更要注意调整饮食,来预防便秘的出现。
据介绍,足部有六十多个穴位和人体相连,通过对足部的刺激到对全身的机理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减少疾病的发生,起到保健作用。
女性到了更年期应该怎么应对各种不适?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补雌激素、补钙。不过,中医认为这都是治标不治本,要想更年期过得好、衰老慢,最要紧的是补肾。
中医认为,鼻为苗窍之根,耳为神机之根,乳为宗气之根,脚为精气之根。鼻、耳、乳是人体三个方面的根本,而脚是人体总的精气之源。因此双脚对于人体来说格外重要。
立秋之后,外感的人开始多了起来,多数是嗓子干,咽喉肿痛,发高烧,同时伴有各种感冒的症状。
秋季自然界万物生长成熟,阳气开始收敛、阴气开始发升,天人相应,最利于人体肺主气功能的发挥和气机运行“收敛”特性的展现,因此秋季养生宜养肺。
百合其性味甘、微苦、微寒;归经心、肺经;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主治阴虚久嗽、痰中带血;热病后期、余热未清;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痈肿、湿疮。
耳鸣,即耳中鸣响,是听觉器官对声音的幻觉,中医称“聊秋”。自我按摩疗法作为一种自然疗法,对耳鸣的治疗可以达到疏通局部经气、活血化瘀、调节神经的作用。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根茎,是常用的药食同源类滋补中药材之一。
三伏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而要排出体内的寒邪,最重要的就是补阳气,而要补阳气,就一定要多养背!如今已经进入末伏,不如抢在末伏来养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