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市骨科医院脊柱骨科III,主任王祥善给大家第一印象就是:无论何时见他都是满脸笑容。病人说他看病热情、态度好;医生都说他和蔼可亲、没架子。医者仁心,每周七天,他早出晚归,对科室的工作他都十分认真细致,对待患者的病情他都细致负责,不厌其烦地解答家长的疑惑,得到了众多家长的赞许和认可。
为了科室发展,给患者带来最大利益,王祥善主任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脊柱骨科III在王祥善主任的带领下,科室的发展步入正规,慕名而来的病人逐渐增多,科室工作量的增大,王祥善主任带领全科医护人员经常加班加点,只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有时候手术做完已经是深夜了,第二天还要正常上班。
“江大夫,有新病人,请接诊”,即使是深夜的一,二点,医生值班室的呼叫器也不安分的响了起来,“收到,马上到!”;“石大夫,15床头晕不舒服”,“收到,马上到!”;“于大夫,9床程时大爷心慌、胸闷”,“收到,马上到!”……每天科室里最常听到的就是这样的对话,最常见的就是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接待病人入院,处理住院患者病情变化,手术及术后患者康复,至痊愈出院,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冬天是脑血管意外的高发期,因此也是老年人跌倒骨折的高发季,脊柱骨折是常见的类型之一,一旦脊柱骨折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记得有无数次绿色通道,医生值班室呼叫器不停显示着“有新病人入院,医生请接诊”,当班医生轮流接诊,有时一块来三四个病人,大家一起投入到工作中:调整医嘱、写病历、下达新病人医嘱、进行各种沟通、书写病程记录、完善各种讨论……期间还不断接诊急诊手术。一天收十几位病人,做七八台手术已经是司空见惯。
王祥善主任说,宾馆满了可以拒绝入住,酒店满了可以拒绝接待,医院科室床位满了,能拒收病人吗?即使没有床位,也要尽快想办法,他要求科室上下要统筹安排,将有限病区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合理安排住院病人的周转,确保每一位住院病人都能得到及时治疗,让每位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
王祥善主任说:脊柱疾病的患者多见老年人,他们更需要心灵上的关怀。“阿姨,今天精神看着不错啊”,“叔叔昨天休息怎么样?”,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对话,却可以在病人心中架起沟通的桥梁。冰冷的治疗设备给不了病人温暖,医护人员的轻声关怀却能给病人带去力量,这股力量代表着希望。
王祥善主任要求大家“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站在病人的角度去为病人看病和服务”,同时大力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管理,科室全体成员也都按照主任的指示去诊治和服务病人,病人的治疗效果好,对医疗服务满意,病人满意度逐渐提高,出院后口碑相传,形成良性循环,全省脊柱病人均慕名前来,所以科室病人数量越来越多。
谈及为什么面带微笑对待患者,王祥善主任坦诚地说:人都有喜怒哀乐,但是面对病人,我们始终要把微笑挂在脸上,让病人第一时间感受到医院的温暖。有时候自己也有难事,但这是医者的责任。
12月15日上午,尉氏县人大副主任马松叶、尉氏县副县长靳国营、政协副主席师秀亭一行在朱曲镇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精准扶贫活动包抓点看望慰问贫困户。
1月3日,西平县柏苑街道柏苑卫计办工作人员冒着严寒,下到龙王庙社区走访慰问失独家庭,为他们送去温暖与关心。
文章虽没有华丽语言却准确生动,用最真实的事例、最真挚的感情来吸引读者,打动人心。作者在结尾揭示出文章的中心,实属点睛之笔!
唐河县农机局高度重视,采取多项措施,认真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登记工作。
5月12日,西平县重渠乡信访办主任张乃周、澍河村村委主任罗卫江和会计罗四改陪同上访户罗东申到医院检查,罗东申的妻子拉着罗主任的手感动的说:“共产党就是好啊,我丈夫的病终于能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