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仁者医德 > 正文

张伯礼院士谈中医传承与现代化:包容才能发展

2017-07-03  来源:经济参考报

5034

  LQOq5bqm..jpg.jpg

        张伯礼,中医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国务院医改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

  在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贝尔奖后,他曾填词《浪淘沙·诺奖》,有“古方须赖科技成”之句;当外界对中医科学性质疑声四起,他说,几千年的实践也是一种证据;当《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发布时,他又大声疾呼,不能用管西药的思维给中成药改名……

  他就是力倡“中医药现代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

  近日,记者前往天津中医药大学采访张伯礼。当天,恰逢天津中医药大学举行本科生毕业典礼,张伯礼与近三千名学子逐个握手合照。他讲:人生有些节点是不能忽略的,我虽然累几天,但学生会记住一生。在午休间隙,张伯礼接受了《经济参考报》记者的专访。

  “有效管理”比“分业管理”更迫切

  记者:我国第一部中医药法实施在即,其中提出要加强中医药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社会上对此尤为关注。包括中医药从业者在内的健康、法律、企业各界人士和专家学者等,都提出不少意见建议。其中,在管理体制、教育传承、考核与评价等方面,中医药与西医药分业管理的建议较为典型。您对此有何评价?

  张伯礼:中医和西医,都是保证人类生命健康的科学,两者各有优势、各有所长,应互相包容与学习、取长补短。二者绝不是截然对立,更不是敌人和对手,而是保证人类生命健康的战友,应携起手来共同应对疾病。因此,在管理体制、教育传承、考核与评价等方面,并不必然要把中医、西医截然分开。

  同时要强调的是,在中医药管理体制和具体政策设计上,必须充分认识、尊重、坚持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与特色,为中医药继承创新发展留出足够空间。

  记者:如何理解这种“空间”?

  张伯礼: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有效管理之下,才有发展空间。中医药现在是管的部门不少,但责权不明确,最大的问题是有些事没人管。可以说,九龙治水,天下大旱。二是这种管理必须充分尊重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

  举个例子,中药材资源该归谁管?现在是种植归农业部门管,但同时林业部门、工业信息部门、环保部门、卫生部门、质监部门等等,也都在管。结果出问题了,如中药材假种子,农民买来种出来才发现是假的,不是自己需要种的药材。

  即使种子没有问题,种植环节的问题也不少。种药材不像种粮食,大肥大水是长不出好药的。很多野生的中药材生长在恶劣环境中,具有“抗逆性”,为了抵抗恶劣环境分泌出特殊的代谢产物来支撑生长,这种特殊代谢产物,就构成了药材药效的物质基础。为什么东北高寒地区的人参、高原地区的藏红花、红景天,云南的三七等,药效都好于其他产区的同类药材,道理就在这儿,这就是药材的“道地性”。

  可是,现在很多药材人工种植,都种在平原上,大肥大水种植。更有些还施生长激素,长出来的根茎又肥又大、又白又胖,就是药效差。人参要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长出来,就是人参萝卜。现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违背了中药自身规律的现象较为普遍,却没有部门监管,也缺少技术指导。

  在几十年前,中药年产值只有几百亿元,现在是八千亿甚至上万亿元,这么大规模的需求完全靠野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大人工种植规模来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对中医药明确、有效的管理,就越来越迫切了。

  相较于有人提出中西医分业管理的建议,我认为,赶紧把没人管的领域有效管理起来,对中医药发展更加迫切。明确哪个部门管中医、中药,就要给这个政府部门相应的权力,当然这个部门就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切实管起来。

  记者:如何理解在中医药管理中尊重其自身规律?

  张伯礼:在现实中,对中医药的管理,往往不够尊重其自身规律。比如,用西医标准来评价中医,这恰恰抹杀了中医的优势。再如,现在财政投入的卫生经费,给西医百分之九十,给中医只有百分之十,中医药临床用得多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限制。中医药由于缺少“循证证据”,就只能处于辅助治疗的地位。反观不少西药,尤其是进口西药,因有了所谓的“循证证据”,在国内使用一路绿灯,却很少问这些在国外不同人种身上获得的证据,能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中国人。其实,中医药几千年的实践,在多少代人身上使用并一再得到验证的疗效,不是一种更有力的证据吗?更不用说中医药循证评价研究也开展的不少,许多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坚守自身规律 更多包容发展

  记者:其实,我们对中医药需要更多敬畏,更多包容;同时,中医药自己也要主动融入现代科技,在坚守自身理论体系、强调“以我为主、我主人随”的前提下,多借助现代科技,不断发扬光大。

  张伯礼:是的。不少人对中医有一个非常错误的认识——中医太古老、太保守、太落后,几千年都不变。不错,中医的哲学理论几千年来是稳定的,但理论的稳定,是因为这一理论体系指导临床实有效的,也说明这个理论是科学的。例如,中医讲人与自然要和谐,叫“天人合一”,这个理论不对吗?正确的理论,为什么我们不坚持呢?

  中医讲“辨证论治”,也就是个体化诊疗,所谓“千人千方”。这正是21世纪最佳治疗模式。此外,养生保健、治未病等理念都如此。所以我说,中医虽然古老,但它的理念不落后。中医在道的层面上,它的哲学理念,因为正确,所以坚持;在术的层面上,每一个病证、每一个处方、每一味药,几千年来每天都在进步,从未停止。中医为何博大精深,历久弥新?为何千年不衰?就是它本身有正确的基础理论指导,同时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

  记者:中医药的机理,能在多大程度上可用现代科学来解释?

  张伯礼:经过这几十年的探索,不少中医药的问题已开始尝试用现代语言来表述。中医药现代化首先是“现代话”,用现代的语言来把中医道理说清楚。把中医治病养生的道理阐释出来,让人接受。这个过程当中,既升华了中医自身,也补充丰富了现代生命科学。

  记者:不少中医人士坚持认为,只从物质组成的层面研究中药,远覆盖不了中药的性状、四气五味、君臣佐使等特性和内涵。

  张伯礼:中医的药性理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所涵盖的也远不止于物质层面。但用现代科技的手段去分析、解释说明中药的作用机理,这个方向是对的。问题在于,现代科技发展还在路上,并不能穷尽科学世界的奥秘。对于中药的作用机理,有的能分析出来,有的分析不出来,所以需要有个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药效物质层面,逐步过渡深入到药物的药性理论层面(寒热温凉、归经等)。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努力,假以时日,相信在未来某一天,中医药的作用机理,是可以用现代科学来解释的。

  记者:您提到,中医药在继承发展过程中,需要一种包容。这种包容,不仅是中西医互相包容,是不是也包括中医内部的包容?

  张伯礼:一定是这样的。中医药的继承发展,按照中医传统模式的流派传承、对中医经典理论的坚守是一种模式,推进中医与现代医学融合、以现代科技研究中医药也是一种方式。大家殊途同归,且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一致的,都要相互尊重,坚持中医药自身规律,都是为了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再以即将施行的中医药法为例,这部法律允许民间中医经过考核也可行医。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反对:“我们至少在大学学了五年,民间中医没有这个经历也能行医?他们进入会不会冲击现有中医人才培养体系?”

  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是中医药法规定了民间确有一批有专长的中医,应当给他们从业机会。当然,民间中医需要通过省级政府部门组织的考核后,才能在规定范围内行医,并且政府还要对他们进行监督。这有何不可呢?这里面不仅有对法律、对政府的信心问题,还要有一种包容发展的心态。没有包容的心态,中医如何才能向前发展?

  人才培养:与时俱进坚持特色

  记者:现在有观点认为,学院化教育肢解了中医师承的精髓。您对此如何看待?

  张伯礼:我认为这样的说法是偏颇的。过去师承时代没有院校教育,师徒相承是一种符合农耕历史背景的传承方式。这种师徒相授的优点在于,跟着一个师傅学,可以把师傅的东西尽可能全面地学到并传承下来。但是缺点在于:第一,效率低,几年带出一个徒弟,培养的人才数量太少,赶不上现代社会对中医药人才需求增长的速度;第二,科技进步那么快,一个师傅掌握的知识毕竟有限,而现代社会对中医药人才所具备知识的要求,从数量到质量,从结构到内容都和过去不一样。比如,很难想象,一个不懂电脑的中医大夫,如何获取医学信息,甚至连病人检查结果都看不懂。院校教育的优点在于,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数量与速度,以及知识结构和内容的全面性。但院校教育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学生的临床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将在实训教学和临床规培中得到补足。

  因此,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也要与时俱进,院校培养是主渠道,但要和师承教育紧密结合。我们天津中医药大学今年本科毕业生就有一千六百多人,全国那么多中医药院校一年能够培养多少人才啊,基本能够满足需要。现在,我们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模式是“5+3”,五年学习拿到本科学位再进行三年住院医师规培,规培就是到医院跟着有经验的中医大夫跟师学艺,师傅再手把手地严格教你。

  当然,中医的规培,和西医的规培,虽然形式基本一样,但内容有很大不同。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医规培的三年里,进一步强化中医思维、中医动手能力,把中医的精华传承下去。

  记者:如此理解的话,中医人才的培养,是一个不断学习、甚至终身学习的过程。

  张伯礼:医生职业就是要终身学习。我今年都七十了,看了五十年的病了,但我每天还在学习,因为社会进步、医学发展太快了,不断有新知识需要我们学习掌握。例如,最近我们对“痴呆”的研究,又有了很多新的认识。过去讲痴呆多强调“虚”,脑髓空虚造成的功能减退,现在看来,有的已经不仅是“虚”还有“实”了,是邪实,如“痰湿”太重,“淤浊”太重,这些东西影响脑的功能,进而影响了认知功能。西医关于痴呆也有很多新的进展,都要学习。

  记者: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张伯礼:因为在几十年前,当时人们生活水平、饮食结构、信息获取,与现在大有不同。现在是想吃什么就能吃到,很多人还暴饮暴食,严重超标,每天通过互联网得到的信息,称为信息大爆炸毫不为过。而在几十年前,每天能吃到一口肉、看到一张报纸、听到半导体收音机,那就了不错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代谢性疾病、心身疾病都多起来了,痴呆的发病机理和治疗,哪能不随之而变。

  所以,中医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不管病机如何变化,我们总能根据中医之“道”,针对不同的病情表现状态(证候),给出确实有效的解决方案。这太需要我们利用各种手段,包括现代科学手段,深入学习、研究、挖掘中医药这个宝库了。


<上一页 下一页>
文章关键词:张伯礼 中医传承 现代化 包容 发展 责编:王晟宇
5034
全站我要评论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张伯礼院士:中医学虽古老,但理念并不落后

    张伯礼表示,当前,医学界面临的挑战是多种健康影响、健康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包括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变化带来的疾病谱的变化等。

  • 张伯礼院士:中医学虽古老,但理念并不落后

    张伯礼表示,当前,医学界面临的挑战是多种健康影响、健康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包括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变化带来的疾病谱的变化等。

  • 羊山外国语中学:梦想从这里扬帆起航

    羊山外国语中学坐落于羊山新区繁华核心地带,相邻王家湾安置小区,闹中取静,育人环境优雅,是羊山新区唯一一所直属中学。

  • 我市争取国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资金9463万元

    为积极推进我市“十三五”期间教育现代化进程,做好2017年教育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申报工作,市发展改革委认真筛选、严格把关,扎实做好项目的申报工作。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2017年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我市共有29所学校的基建项目列入中央投资计划,总建筑面积7.26万平方米,总投资1.21亿元,其中中央资金9463万元。

  • 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建设

    5月10日上午,全市气象工作会议暨市政府气象灾害防御及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工作会议在市人民会堂举行。赵国强指出,近年来鹤壁市气象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整体工作跃居全省前列,呈现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

  • 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意见出台“搭积木”建房将推广

    不久的将来,建房子就像拼乐高一样简单,飞扬的沙尘和机器的喧嚣都将会从建筑施工现场消失。《焦作市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日前出台,2017年起,焦作市开始鼓励、推广装配式技术建造方式建设,2025年底,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要达到40%。

  • 濮阳邮政创新升级加快现代化进程

    摘要

  • 广亿万商城:携手商户 共建现代化物流商贸平台

    12月18日下午,广亿万商城2016年招商运营启动大会在邓州市颐和酒店召开,来自广亿万商城的自营户、租赁户和意向商户200多人参与了本次招商会,广亿万商城及红星美凯龙的部分领导到场并讲话。

  • 汝州财政局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9项目全通过评审

    人居环境、乡风民风、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是建设美丽乡村的三大目标。近年来,地处豫西伏牛山系的汝州市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按照规划科学化、风格特色化、环境生态化、投入多元化的思路,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收到了人居环境、乡风民风、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的成效,让广大农村共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

  • 汝州执法局重心下移 执法中队派驻街道办事处

    汝州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根据“重心下移、双重领导、综合执法、权责统一”的原则,以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为目标,以理顺体制机制为途径,明确城市管理主管部门与街道办事处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开展执法中队派驻街道办事处工作。

寻医问药

网站简介 | 招聘信息 | 会员注册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