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热点聚焦  > 正文

让生命延续,郑州七院心脏移植突破50例!

2020-06-10 17:14:49   来源:映象网

5034

  映象网讯(记者 白鸽 通讯员 荣文翰 杨柏青 郭昊)今年37岁的李先生在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心脏移植后,康复顺利。这是该院完成的第50例心脏移植。6月10日上午,据该院心脏重症监护室护士长高洁介绍,李先生精神状态良好,当天晚上将可下床活动。据了解,该院心脏移植数量全省第一,在全国居于前列。

  李先生(化名),因为扩张型心肌病入住到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外科八病区。幼年时曾患过心肌炎的李先生。并没有明确的家族史。但近年来病情持续发生,心功能一度达到了Ⅳ级(极危重)。每天不能下床活动,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躺下睡觉,这样的日子,让李先生和家人备受煎熬。

  经过多方咨询,家人带李先生来到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经过病区主任张向立组织专家评估,认为李先生的病情适合心脏移植手术。知道自己能做手术,是高兴的,但在等待移植的日子里,却是另一种期待和煎熬。就在5月12日那天,李先生的病情突然加重,所幸抢救及时,李先生逃过一劫。但他和家人对移植手术的迫切程度,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烈了。

  在焦急等待多天后,6月8日这天,终于等到了好消息:在外地有个志愿者的供体,和李先生匹配!

  当天上午,医护人员赶到当地,在快速获取心脏供体后,辗转飞机回到郑州。当天下午两点半,张向立主任和浮志坤副主任医师等专家团队开始手术,285分钟后,手术于当晚7时许顺利结束。

  术后,李先生被送进重症监护室,检查各项生命体征正常。次日上午,患者顺利脱机,开始自主呼吸,并接受初期的恢复训练。

  因为复杂和风险,心脏移植被称为“王冠上的明珠”

  器官移植因复杂程度、风险之大,被认为是外科手术“王冠上的明珠”,是一项需要多学科参与的医疗技术,也代表了一家医院学科建设的综合水平。

  “作为心血管专科医院,我们一直致力于救治心血管病患,尤其是通过顶尖的技术,来挽救终末期病人的生命。”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魏艳说,2018年1月,医院获得了心脏移植执业资格。此后全院上下积极谋划培养自己的专家团队,派出医护人员到国家级医学中心交流学习,同时做了大量的基础准备工作,迅速组建起一个技术过硬的心脏移植团队。

  2018年4月15日,该院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顺利开展。这次手术,医院专门成立了心脏移植领导小组和技术团队,包括医院行政、后勤团队都给予了全力支持。“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是在社会各界、专家的指导下完成的。”

  “院领导班子通过综合考量和研究,决定把心脏移植当成医院的一个事业来做,当成一项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去完成。举全院之力,来支持心脏移植事业的发展!”

  谈及这项事业的发展,魏艳副院长有感而发:在这当中,从患者选择、供体配型,尤其是移植手术和术后的监护,都经历了很多。一点一点克服并发症治疗难题、心理疏导难题等等。“幸运的是,我们这个团队从来没有犹豫过,从未退缩过!” 因为在病人和家属期待的眼神面前,医护人员感到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也是持续不断的动力。

  而在整个心血管学科来说,心脏移植手术面对的,仅仅是终末期心血管病患。但由心脏移植技术带动的,却是整个心血管专业和医院综合实力的提升。

  细心至极的照护,让心脏移植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据介绍,在该院完成的50例心脏移植手术,几乎涵盖了心脏移植技术能救治的所有病种,除了常规的扩张型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瓣膜病,还有一些其他医院少见的心脏肿瘤、心脏外伤等等。而这50例患者在手术前,心功能基本都达到了Ⅲ-Ⅳ级,多数患者都合并有器官功能不全、营养不良等情况。

  而经过移植手术,患者一年期的生存率达到了90%以上,心功能基本都恢复到了正常水平,能够进行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要知道,在手术之前,这些患者很多都是昼夜难眠,吃不下饭,每天晚上必须在床上端坐着,生活质量非常差。

  在心脏移植病房,面对着患者在术前的痛苦和术后的喜悦,赵巧燕经历了无数次。作为心脏移植中心的护士长,赵巧燕已经在护理岗位上工作了23年。

  “我们是省内首家独立开展心脏移植手术的医院,当时省内的心脏移植围术期护理还是一片空白。作为病区护士长,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只能进,不能退。”赵巧燕和团队反复与科主任沟通治疗难点、护理重点,派医护人员到武汉、北京进修学习,反复修改流程、完善标准、制定规范,最终制定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护理流程。

  “5月5日患者诉夜间吐酸水,不想吃饭;5月7日反酸症状明显好转,但胃口不好,情绪低落......”在心脏移植病房20多万字的患者护理日志中,护士们详细记录了患者的各种症状体征、情绪变化及恢复情况。这其中,也写满了大家最宝贵的临床护理经验与教训。

  直到现在,赵巧燕的备忘录里,还保留着首例心脏移植患者小胡的饮食喜好。

  除此之外,每一例心脏移植患者回到病房之前,房间都要经过专门消毒,“每一个桌面、床头,所有的仪器,都需要护士消毒一次,再做空气培养,完全合格后才能入住病人。”入住病人之后,也同样需要每天进行消毒,每一件进入病房的物品,还要再次消毒。

  在心脏移植病房,陪护患者时间最长的就是护士。但患者经过手术和康复后,最终还是要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我们从患者回到病房开始,就要为他们出院之后做准备。”所有的护理常规,和回家后的注意事项,都要给患者和家属教会。“只有患者的术后护理合乎要求,才能最大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50例手术并非一蹴而就,救人生命让专家忘掉所有艰辛

  50例心脏移植的完成,并非一帆风顺。在手术开展之前,医护人员要面临一系列纷繁复杂的问题:比如器官分配系统的学习,移植中心账号的申请,同航空公司的沟通......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异常繁琐,“经常是一天打出去200多通电话,记录本写得满满当当。”作为该院心脏移植中心的主任,杨斌对最初的工作场景,历历在目。

  每一例患者都是一个生命,要做就要把手术做好,如若不然,就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对医院没法交代,对自己也无法交代!每天,杨斌都要面临这样的“灵魂拷问。”

  正因为此,移植中心在选择实施手术之前,需要对患者手术的全过程,包括病人评估、调整,供体的获取、分配,包括手术操作、术后护理,排斥反应、感染预防,后期的恢复和远期的随访,所有的细节都要了然于心。“只有这样,才能独立自主、顺顺利利地完成手术,并保证患者顺利回归家庭和社会。”

  谈及50例心脏移植手术的完成,杨斌总结道:“整体上还是比较顺畅,但中间也有很多探索的空间。”杨斌说,除了进行常规的、简单的心脏移植手术,我们也在探索危重病人的心脏移植技术。“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群众对心脏移植的接受程度还不是很高,很多农村患者来到医院时,病情已发展到比较危重的程度。各个脏器功能都较差,而且营养也不好。”这无疑增加了手术的风险,也增加了死亡率。

  “你治还是不治?不治,病人就没有生命了;治的话,对大家也是一个挑战。”杨斌说,以后可能还要经常面临这样的挑战。

  短短两年时间内,连续实施50例心脏移植手术,对河南省来说,更具有里程碑意义。“特别是对河南人民来说,不用再花那么大精力和金钱,跑到外地接受心脏移植手术。”不仅如此,患者通过手术回归社会、回到工作岗位上,为社会做贡献,结婚生子,“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杨斌感慨道。

  拔掉气管插管的那一刻:心脏跳得非常有劲儿!

  对于每一例心脏移植的患者,医院都会在术前,组织心脏移植专家团队做讨论。该院心脏重症监护室主任郭长英,是参与讨论的专家之一。在大家的印象中,患者做完手术后,会被送进重症监护室,但在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重症监护室对患者的关注,早在决定手术之前就已经开始介入。

  每次术前讨论,都要针对患者包括肺部、肝脏、肾脏功能,凝血功能、胃肠道功能,以及四肢末梢动脉直径、营养状态,有没有传染病等病情,做一个整体评估。“术前评估在心脏移植手术中,占有重要位置,关系着患者术中安全、术后恢复等等,尤其是对肺部的评估,更是关系着患者术后能否安全度过危险期,能否顺利恢复。”郭长英说。

  而在专家看来,很多需要实施心脏移植的患者,心功能都会非常差。存在严重的心衰状态,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呼吸困难、肺部淤血,以及平卧状态下不能呼吸等情况,术前肺部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损伤。因此,在术前准确评估患者各个脏器功能,对术后的监护来说就可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除此之外,一部分病情危重的患者,在接受心脏移植手术之前,已经因为治疗的需要,已经住进了心脏重症监护室。“这类患者在术后管理中,也是比较困难的。”

  然而在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无论病情危重或稳定,心脏移植患者的术后管理,均有制度化的管理流程。每天,包括郭长英主任在内的心脏移植专家团队,照常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

  “如果患者的基本条件不错,供体的条件也可以的话,术后早期恢复还是非常顺利的。”郭长英说,心脏移植患者一般在术后第一天,就可以脱离气管插管;第一天下午,可以让病人在床上开始活动。 常规情况下,术后第5天,患者就可以转回心外移植病房。

  就在6月8日上午,该院实施的第49例心脏移植患者,顺利从心脏重症监护室回到外科病房。“太感谢郭(长英)主任了,有你们照顾我,我的家人比任何时候都放心。”患者说。

  保证手术安全的背后,离不开麻醉医师的默默付出

  在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的手术室,从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至今,50例移植手术的专家团队中,总离不了麻醉专家。

  每年完成一万余例手术的麻醉科,面对复杂的心脏移植手术,是否也有特殊的感受?该科主任魏金聚说,随着心脏移植手术逐渐常规化,麻醉医师的在术中的总结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说实话,心脏移植手术对麻醉医师来说,最开始是有一定的挑战性。”魏金聚说,麻醉药品作用在患者体内后,会对心血管系统有所抑制。

  心功能正常的患者,对麻醉药品耐受能力还可以,但心脏移植患者的心功能非常差,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意外,导致手术无法进行。更有一些患者,在术前已经无法用药物控制病情,需要依靠器械维持,这对麻醉医师的挑战就会更高。

  由此可见,50例心脏移植手术顺利完成的背后,麻醉医师付出了多少。“43例男性、7例女性患者,年龄从十几岁到60多岁,每一例患者在术前,都经过麻醉医师的多轮讨论评估,确保术中万无一失,术后患者尽快清醒。”

  而两年的心脏移植手术经历,魏金聚在移植手术的心脏管理中,也颇有心得:“有时可能会牺牲一些病人原有心脏的功能,它本来的功能就差,可以让它多干一点活,来保证其他脏器的功能。”与此同时,麻醉医师还会在手术过程中,利用宝贵的时间窗口,对患者的其他脏器功能状态进行调整。“利用这短短的几个小时,把它调整到比较合适的状态,最大程度保证新心脏的功能。”也正是围麻醉期管理和体外循环管理的优秀表现,保证了50例心脏移植手术取得成功。

  “心脏移植手术,对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来说是最有效的方法。作为我省目前唯一的三级甲等心血管病医院,我院在开展器官移植手术方面有着丰富经验,我们将发挥心血管专科技术优势,开拓创新,勇攀高峰,使这些患者生命得到延续,重获‘心’生。”该院党委书记曹德明表示。

文章关键词:让生命延续,郑州七院,心脏移植 责编:张迪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到郑州绿博园赏花、玩耍 缓解燥燥的小情绪

    白天可以身心愉悦的赏花,晚上还能够尽情地玩耍。绿博之夜将于6月29日—8月18日期间的周六周日盛大开启,届时会有美食、演出、喷泉等众多活动等你来嗨!

  • 创新工会活动 郑州慈善“抗击疫情 与爱同行”网络知识竞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郑州慈善总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相关要求,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当中。

  • 漯河市三院开展2020年“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

    6月5日是第49个“世界环境日”。为进一步在全市营造“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的良好环保氛围,漯河市三院在红枫广场开展了宣传活动。

  • 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全国第三批心脏康复中心线上复核

    5月23日,由国家卫健委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CDQI)心脏康复项目组,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疾病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组织的联合认证专家组对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全国第三批心脏康复中心线上认证复核。

  • 第四届“郑州慈善风云榜”拟表彰名单揭晓

    由郑州慈善总会主办的第四届“郑州慈善风云榜”评选活动自8月8日启动以来,收到来自社会各界自荐和各县(市、区)推荐的申报材料400余份,依据各个奖项评选标准,由评审委员会组织郑州慈善监事会、专家、媒体、公益组织代表等进行审评,现将60名拟获奖者公示如下。

慢新闻

深圳龙华“暴雨天浇花”引争议,回应来了 深圳龙华“暴雨天浇花”引争议,回应来了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