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热点聚焦 > 正文

因为生命 这 28名河南医务人员屡获殊荣

2017-12-18  来源:映象网

5034

映象网讯(映象网记者 刘磊 医药卫生报记者 常娟)2016年4月,28名河南医务人员走出国门开始援赞比亚征程;今年5月,他们功成回国。今年8月,中央电视台慈善之夜大型公益性文艺晚会播出,他们获评慈善群体。在回国之前,他们受邀参加赞比亚“五一”国际劳动节庆典;赞比亚劳动部部长为他们颁发“五一劳动奖杯”,每位队员获得“五一劳动奖章”,这是中国援赞医疗队40多年来首次获得此类奖项。赞比亚卫生部授予他们“健康大使”荣誉称号,每位队员还获得了荣誉证书;一年的援赞周期,他们被赞比亚8家媒体报道、国内15家媒体报道了125次……

他们是中国援赞比亚第十八批医疗队,也是河南省改革援外机制后派出的第一批援赞队伍。该医疗队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苟建军带队,所有队员均来自三级甲等医院,专业涵盖骨科、神经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耳鼻喉科、麻醉科、消化内科、心内科、超声科、影像科、心电图专业、中医科等。

Co5aAqLQ..png.png

这批援赞医疗队的动人故事很多,让我们来选看几则。

“援”是手段,“授”是目的

今年3月7日,通过远程连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刘献志向赞比亚利维•穆瓦纳瓦萨医院的中赞医生直播了摘除患者颅内血管瘤的手术。这是中赞首例微创手术直播,它颠覆了一直以来的手术观摩学习方式,打破了时空限制,让赞比亚医生在当地就可以“现场”学习手术,节省了学习成本,提高了学习效果。由于医疗水平有限,当地医院现在还不能展开这种微创神经外科手术,但通过手术直播,赞比亚医生了解了微创手术的思路和操作方法,了解了新的医学理念,这有利于微创技术在赞比亚的发展。

而这只是“中赞远程医疗会诊中心”成立后远程医疗会诊和直播教学中的一次。中国第十八批援赞比亚医疗队在赞比亚援建的“中赞远程医疗会诊中心”是援外医疗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中国的医疗资源用来弥补赞比亚缺医少药的医疗现状。该会诊系统投资40余万元,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利维•穆瓦纳瓦萨综合医院合作的第一个项目,也是赞比亚省级医院中建立的第一个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该会诊中心成立后,利维•穆瓦纳瓦萨医院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每个月都会进行两次远程会诊。通过这种方式,当地医生可以向中国医生请教疑难杂症的解决方法,为患者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事实上,推进学术交流和“师带徒”工作,提高受援医院的医疗业务水平,培养一支赞比亚本土高水平医疗队,是中国医疗队的一个重要目标。为此,中国医疗队制订了授课计划,内容以专业的技术前沿和进展为主,激发受援医院医生探索新技术、新业务的积极性。

让华侨华人感受来自祖国的温暖

“有病找中国医疗队,他们全天候接待侨胞,还免费提供诊疗服务。”这在赞比亚华侨华人圈里已形成良好的口碑。不过,在中国援赞比亚第十八批医疗队到来之前,华人如果得了重病在其他医院住院,中国医生也只能提出诊治意见,直接参与治疗是不可能的事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教授周辉打破了这一现状,成为到受援医院以外的医院参与救治华人同胞的第一人。 

事情要从一位侨胞的头痛说起。这位侨胞出现头痛后被紧急送到当地医院治疗,检查发现是因车祸头颅外伤导致迟发性硬膜下血肿。医生建议手术,但是有很大的风险,家属不知所措。在场的热心侨胞拨通了电话,请求中国医疗队专家参与抢救。周辉接到任务后立即赶到医院,与齐考亚院长取得联系,希望亲自为同胞主刀。周辉敢于提出这样的请求,自然有他的考虑。原来,周辉在赞比亚最大的教学医院工作时,与齐考亚共管患者、同台操刀,深得齐考亚赏识。因此,齐考亚爽快地说“No problem(没有问题)”,并立刻协调院方,准许周辉进入手术室工作。手术非常顺利,术后4小时,患者就恢复清醒状态,看到深夜12点又到监护室了解病情的周辉,满怀感激地说:“没想到,在异国他乡是祖国医生救了我一命,太感谢您啦!”

早在中国医疗队抵达赞比亚时,队委会就把“服务华侨华人”作为医疗援外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与华侨华人建立良好的交流互动机制。为了更好地服务华侨华人,中国医疗队建立了驻地服务和上门服务机制,队长电话24小时对华侨华人开放,随时协调满足华侨华人的诊疗和保健需求,并积极参加由赞比亚华侨华人总会成立的“紧急医疗救助队”,积极参与华侨华人的急症救治任务。中国医疗队所有队员都成为“紧急医疗救助队”的医生志愿者,在赞比亚华侨华人出现紧急医疗事故时提供必要的紧急医疗救助服务。中国医疗队还利用节假日到中资企业、侨社开展义诊活动,让在赞比亚的华侨华人深感温暖。

中国驻赞比亚使馆侨保办、经商处和华侨华人总会多次对中国医疗队表示肯定和给予表扬。赞比亚华人华侨总会会长张键先后发来《团结一致奉献爱心,齐心协力传正能量》《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感谢信。赞比亚华侨华人称中国医疗队为“生命安全的守护神”。

优秀源于敢为,敢为源于自信,自信源于医术精深

2016年6月15日清晨,一位产妇由于肌瘤巨大,胎儿娩出困难,新生儿出生后出现窒息,全身发软。中国医疗队专家接到求救电话后立即赶来,给予新生儿面罩吸氧,胸外心脏按压,2分钟后,终于听到一声响亮的哭声。正感到欣慰时,他们突然发现麻醉师来到产妇身旁给予气管插管及紧急胸外心脏按压。监护仪显示,产妇心率很慢,血压为零,死亡率极高的羊水栓塞并发症发生了!中国医疗队专家告知麻醉师立即使用地塞米松针和氨茶碱针静滴,为了加快液体进入速度,他们用双手挤压液体,面罩手控给氧,用多巴胺维持血压。大约过了5分钟,监护仪上显示产妇恢复了心率和血压。随后,中国医疗队专家洗手上台立即决定行子宫切除术。历经4小时的抢救,产妇转危为安!这次手术的成功,让赞比亚医务人员看到了中国医生的精湛医术和敢做敢当的精神。他们对中国医疗队的信任和佩服,也为中国医疗队之后能破解一系列医疗难题打下基础。

asfhLB8Y..png.png

中国医疗队员结合受援医院的实际情况,在临床工作中开展多达30余项新技术和新业务,填补了受援医院乃至赞比亚的医疗空白。比如,中国医疗队神经外科教授周辉,以其在国内积累的丰富的显微技术经验,结合赞比亚大学教学医院(UTH)新购置的神经外科手术显微镜,主动对当地医生开展显微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培训,并主刀成功实施了受援医院首例经鼻蝶入路垂体巨腺瘤切除术,填补赞比亚医疗领域的一项空白,开创了赞比亚神经外科精准治疗的先河。

<上一页 下一页>
文章关键词:医务人员 援助 慈善 责编:赵惠
5034
全站我要评论

相关阅读 换一换

寻医问药

网站简介 | 招聘信息 | 会员注册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