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是一种以“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著称的呼吸系统疾病,被列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慢阻肺的人数超过100万。
慢性咳嗽别大意
这是慢阻肺首发症状
慢阻肺其实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简称,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气道和肺里存在慢性炎症反应,因此有持续存在、不能完全恢复的气流受限,并且会进行性加重。”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邢春燕表示,如果这种气流受限急性加重或出现其他合并症,就会影响慢阻肺的整体严重程度。
慢阻肺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并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预计到2020年,全球慢阻肺死亡率将从1990年的第6位上升到第3位。而我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40岁以上成年人慢阻肺的总患病率为8.2%,其中中重度患者人数就超过1300万。慢阻肺已经成为我国城市仅次于心脏病、癌症、脑血管病的第四大杀手。
“慢阻肺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邢春燕表示,吸烟、烹调或取暖烟雾、大气污染、各种病原体感染、幼儿肺部发育不良等都是重要影响因素。
“慢性咳嗽是慢阻肺的常见首发症状”,邢春燕介绍道,咳嗽之后大多会有痰,清晨较为明显。气短和呼吸困难则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在病情早期主要是在体力劳动后出现这种情况,然而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即使只是日常活动甚至是休息时也会感觉气短,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喘息和胸闷的表现。
人体作为有机整体,身体各个系统运行密切相关,因为当慢阻肺发展到一定程度,不仅会影响呼吸系统,身体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慢阻肺导致的呼吸功能不全,让身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会引起肺性脑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右心衰竭、气胸、耐药菌感染等。最终患者将丧失劳动和工作能力,生活难以自理,连最简单的洗脸、吃饭、如厕都无法独立完成。
尚无特效治愈方法
稳定期推荐长效支气管扩张剂
“任何有慢性咳嗽、咳痰或者伴有呼吸困难症状,有引起慢阻肺的有害颗粒和气体接触史(吸烟、职业暴露和空气污染等)的患者都应该被考虑患有慢阻肺的可能性。”邢春燕表示,具有慢阻肺家族史、过敏史、哮喘病史、吸烟和有害物质职业接触史的人群,属于慢阻肺的高危人群。
肺功能检查对确诊很重要,而胸部X线和CT检查对慢阻肺的鉴别诊断、评估严重程度以及判断有无合并肺部感染有重要作用。
“慢阻肺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愈方法。”邢春燕表示,其治疗可分为稳定期的治疗和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其中稳定期治疗的最大目标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发作、降低住院率。
药物治疗可以减轻慢阻肺患者的咳嗽、咳痰症状,增强身体活动耐受力。邢春燕介绍道:“药物使用方法又可分为吸入和口服,吸入疗法是治疗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的用药办法,可以使药物直接到达下呼吸道,较小的剂量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目前常用的吸入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稳定期更推荐使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
邢春燕提醒道:一旦出现以下情况,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必要时住院治疗:呼吸困难明显加重,尤其是休息状态下出现呼吸困难;出现紫绀、外周水肿的症状;出现明显的头晕、心悸、发热、进食差等症状。
“戒烟”必须有
还需锻炼及身体活动
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去除诱因,感冒和呼吸道感染对慢阻肺病情影响重大,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尤其积极预防治疗感冒,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避免有害烟雾和粉尘,所有患者都应该戒烟,以在最大程度上减缓慢阻肺的病情发展。并发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可以使用家庭氧疗。
“慢阻肺患者因活动减少,可能逐渐丧失正常的体能和肌力,而在家里通过规律的、适当的锻炼和身体活动,可以维持甚至提高体能,减少住院次数。”邢春燕说道。
在刚开始锻炼时,应该以间歇性练习为主,例如步行1-2分钟,休息1分钟,然后再重复,进行10-20次循环,相当于每天完成20分钟步行,可以在锻炼时同时吸氧。“建议每周锻炼三天,如果少于这个频率,体能不会有明显改善。”邢春燕说道,总体来说运动强度应设定在患者最大心率水平的60%-80%,但对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来说,应咨询专业医生适当调整到适合自身的强度水平。
同时,邢春燕还推荐了腹式呼吸操以增强膈肌活动,增大通气,从而改善肺功能。其中卧位操如下:仰卧位,头部稍垫高,两手自然放于腹部,作腹式呼吸;吸气时力求胸部不动而将腹部向前挺出,呼气时尽量收腹;用力呼气,口唇缩起似吹口哨状,让气流缓慢从齿缝或唇间呼出;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2-3倍。站立操:两手插腰或双手置于腹部,双足略向两侧开立;深呼吸时两手压迫胸廓两侧或压迫上腹部尽量使腹部凹陷,慢慢将气呼出。
为了让更多的民众了解和认识慢阻肺疾病的诱因,普及慢阻肺病的相关知识,11月16日上午,呼吸内科王献华主任携全科医务人员在门诊大厅开展义诊活动,活动通过设立健康咨询台、悬挂宣传横幅、免费测量血压、现场讲解等多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