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不想让你走….我就要堵在门口,在这站一个月”“爸爸是医生,爸爸肯定不会生病……”这是2月24日早上出门前,王体宾和儿子的对话。和所有医疗队员一样,从得到通知到集结,他只有不到24小时的准备时间。出发前,他尽量抽时间安慰两个年幼孩子,可似乎已经懂事的儿子在得知父亲要离开将近一个月去湖北疫情一线,还是早早就起床了,寸步不离地守着爸爸,生怕爸爸跑掉。最后是被妻子强行拉开孩子,王体宾才得以“逃离”。
相比于年幼的孩子,妻子李峥非常支持丈夫,因为同为郑州市八院心理医生的妻子深知在新冠肺炎疫情患者面前,心理建设的重要性。王体宾出征的日子,刚好也是她们结婚9周年的纪念日,时间不容许有仪式感,但一句“家里放心”,大概就是征途在前的义无反顾,白衣战士夫妇的默契。
到达武汉的当天王体宾就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他所在的临时党支部经过组织考察及全体党员大会讨论于2月29日通过了他的入党申请,在武汉抗疫前线火线入党。当时他激动地说:“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也是我一生中最光荣的时刻,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深刻的明白,党员的身份,意味着责任,意味着付出,意味着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在接下来的支援工作中,我以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全力以赴,抗击疫情,不畏劳累,不计报酬,不惧生死!”在接下来的抗疫工作中他积极主动参与编写心理自助手册;制作针对感染患者、医务工作者、普通人群等各类人群的心理调适的PPT及放松音频;第一个报名进隔离病房。
3月9日,呼啸的风拍打着车窗,在去梨园医院的路上,王体宾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一个哽咽的声音急切地问,“你是心理医生吗?赶快救救我!”听到这里,王体宾心里猛地一沉,赶紧询问道,“您别急,慢慢说,我是河南队的心理医生,您现在是在家还是在医院?”“我现在在医院都住了一个多月了,病一直没好,感觉越来越重了。”当得知患者已经住院时,王体宾紧张的心情也稍微放松,“我非常理解你现在的感受,可以把你的不舒服说得更具体一点吗?”经过交流,原来这名患者是一个月前因腺病毒感染住院的,目前已排除了新冠肺炎感染。由于住院已经一个多月,患者感觉自身病情反反复复,两到三天就出现一次发作性的胸闷、心慌、出汗多,加上症状大多是晚上出现,因此患者尤其害怕晚上,有时紧张得整夜睡不好觉。“我反复在网上查腺病毒会不会引起中枢神经病变,医生也给做了各项检查,虽然检查结果都正常,但我还是会控制不住地害怕。”患者坦言。王体宾通过和患者的主管医生联系得知,医生给出的建议是出院到隔离点观察,患者却很担心,“去了隔离点是不是就没有医生了,自己会不会就活不成了?但是在医院住院,又担心被感染。”经过半个小时的交流和沟通后,患者渐渐敞开心扉,把内心的焦虑与矛盾的如实地告诉了王体宾。通过与患者共情,王体宾感觉到患者逐渐对他建立了信任,情绪也平静了许多,趁着这一时机,王体宾又向她科普了有关的疾病知识,讲解了一些应对焦虑的方法,还给她发了一些放松的音频,睡觉前让她听听放松一下。经过初步干预,患者说话的语速慢慢降了下来,焦虑的情绪有所缓解。聊着聊着,要结束这次谈话时,患者顿了顿,说道,“谢谢您!”听到这句话,方才在安抚患者的王体宾却突然哽咽了,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祝您今晚睡个好觉,我们保持联系。”
不论是在医院里还是在康复驿站里,每天都能听到看到让人感动、温暖、敬佩、心疼、悲恸的故事,有援鄂医务同道们最无畏的隐忍和担当,还有他们对父母、爱人、孩子最真实的思念。有父母对病魔夺走孩子的哀思,还有孩子对阴阳两隔的父母的内疚。虽然不能一一讲述故事里的细节,但故事的主人公在脑海中浮现时,他仍记得他们交谈时的那份情感。
王体宾说“回顾这一个多月的经历,我想说自己在心灵上得到了净化,思想上得到了升华,经历上得到了丰富,个人能力上得到了提高。援鄂的一个多月对我来说更多的是锻炼的成长,是人生的一次修行,一次历练,一次精神悦变的良机。虽然这一段的工作结束了,但援鄂的情怀将永留心底。”
王体宾,男,主治医师,心理治疗师,医学硕士,2007年7月毕业于齐齐哈尔医学院精神病与精神卫生专业;于2007年7月至郑州市第八人民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工作至今;自2012年以来多次参加家庭心理治疗及心理危机干预培训。为首届中德儿童青少年家庭治疗班学员。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精神障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郑州市心理协会委员。(席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