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热点聚焦 > 正文

最美放射人 | 疫情阻击战,他们是突击在前的“侦察兵”

2020-03-17  来源:映象网健康频道

5034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疫”中。有一群幕后工作者,他们虽然不是临床医务人员,却站在战“疫”的最前线,是防控战线上的“侦察兵”、新冠病毒的“探测器”,及时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依据,他们就是放射科工作人员。

  

  “CT检查作为早期诊断病毒性肺炎的主要依据之一,在这次疫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越早为临床提供影像学的图像与诊断,就能越早做好肿瘤患者收治入院工作,进使患者得到正常的肿瘤治疗。”河南省肿瘤医院放射科主任黎海亮说。

  火速集结 主动请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河南省肿瘤医院放射科74名工作人员全员到岗,在防护装备紧张的情况下,主动投身一线疫情工作,冲当首批“侦察兵”,特别是52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面对连续不间断高强度工作,他们始终认真负责,尽心竭力。

  26岁的技师沈思凡是新疆乌鲁木齐人,由于路途遥远,工作以来只有春节能和家人团聚。大年三十,接到科里要求返院上岗的通知,她虽有万般不舍,但还是辞别了盼她整整一年的母亲,踏上了返郑的飞机。

  得知医院即将组建医疗队支援武汉,大家纷纷报名。经历过“非典”的老一辈技师主动请缨,90后年轻的技师们更是主动提起要承担更多工作,年轻、没家室、没孩子都成了他们的“加分项”。

  最终,该科80后放射技师刘文涛、李彦乐和全国150位同道一起驰援武汉,刘文涛更是作为河南援助湖北第十三批医疗队队长参战。

  武汉市是疫情中心,是“风暴眼”,每天数千人被确诊,从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甚至到气溶胶传播,传染性之强令人胆战心惊。支援武汉说不怕那绝对是假的。

  放射技师刘文涛、李彦乐出发援助武汉

  “抛家别子,谁人眼角不含难舍的泪滴。他们从进医院实习就跟着我,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送他们出征,就好像送自己的亲儿子上战场,生死未卜,责任使命要求我们不得不这么做,但在感情上来说,心里却格外不是滋味。”吴越副主任技师眼圈通红。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承受职业带来的社会责任。医护人员就像是战士,都希望世界和平,但当战争真的来了,冲上战场作战才是一个合格的士兵该做的事。经历过2003年“非典”的窦新民副主任说,“我们不上,我们也当逃兵,那可能最后被确诊感染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子女……疫情当前,我们没有退路。”

  截至3月3号,他们两人所在的江汉方舱医院已完成肺炎CT检查1303人,不负重托,交了一份满意答卷。在给窦新民副主任发来短信中,武汉协和医院放射科总技师长雷子乔称“他们表现非常棒!”

  擦亮武器 随时应战

  在战“疫”打响之后,有限人员的调配、操作流程的优化、消毒消杀的程序及标准的制定,工作人员安全防护措施如何万无一失?都是摆在放射科主任黎海亮面前的难题。

  “我们不是定点医院,没有排查新冠肺炎所需的核酸检测,但肿瘤患者会因肿瘤、感染等原因导致发热,而发热患者都需要做CT进行筛查,这个‘重担’全落在了放射科医技人的肩头。”黎海亮说。

  医院研究部署,放射科需为发热患者做重点筛查,建立发热专用CT机房,相关设备和人员均需单独隔离。为确保组建工作进度和质量,黎海亮、窦新民亲临现场督导,与医院后勤和工程队沟通、协调,反复研究。

  放射技师正在按照程序进行消毒

  放射科仅用一天时间,完成了发热病患集中的专用机房CT6的改造,完善工作流程、确定消毒程序、设立专用通道、组织人员进行防护服穿脱培训等。在这儿工作,放射技师需要身穿隔离衣、佩戴护目镜、口罩等防护用具,为发热的疑似患者面对面沟通、登记、摆位、机房及设备消毒,存在非常大的感染风险,但32名技术医师纷纷报名,主动要求到这里战斗。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1996年出生,刚刚24岁。

  2月的郑州连下了两场雨雪,气温骤降。CT6机房需要敞开大门,技师站在专用通道与患者沟通,而十步外就是大门,“穿堂风”顺着通道直灌进机房。“让女生在外面冻着怎么行?”就这样,17名大小伙子无比贴心,总会主动与在机房轮值的女生交换。

  正是有这一份温暖,才能放心的去完成此时危险的工作,正是有这一份关怀,才能放心将后背交给战友。

  以科为家 沙发为床

  迎难逆行,把千钧重担挑起。顶在最前线阻击疫情,身在黑夜等待晨曦,守在寒天期盼春归,用行动践行白衣初心,用实干演绎医者使命。

  自疫情爆发至今,黎海亮主任没休息过一天,他担任河南省肿瘤医院新冠肺炎领导小组的副组长,参加院内专家组会议之外,还要每天在科室安排协调人员,制定检查流程、消毒工作、科室人员防护规范;及时宣讲新政策、新规定、新诊断指南;解决在一线检查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及时与院领导、临床沟通协调。

  1月29日,他所居住的小区确诊一例新冠肺炎,社区执行最严格门禁。由于他早出晚归,被小区拒之门外。至此,他不得已整日吃住在科室,科里的三人沙发就成了他的床。

  大年三十,技师孟登辉把妻女撇在汝州老家,独自返郑。2月初,妻女从老家回来被社区隔离,他不敢见女儿,选择在单位连续值一周夜班。“我也想姑娘啊,但如果接触了,连我也要被隔离,科里这么多事,我怎么走得开啊!”孟登辉说。

  轻伤不下“疫”线

  面对连续不间断高强度工作,他们始终认真负责,尽心竭力。

  2月初,放射科副主任窦新民走路总觉得脚疼,但由于工作紧张,没时间检查,每天就这样一瘸一拐地在多个机房之间来回走动,检查消杀和防护工作。直到一天清早腿疼的下不了地,他才做了检查,最后被确诊为痛风。

  “痛风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就是死不了,但比癌症还痛苦。实在不敢想象,他承受着多大的痛苦坚持工作。”放射科副主任许春苗说。

  春节前,青年医师高鹏瑞因雪地路滑,腓骨骨折,主诊医生要求卧床休息90天,本想趁春节长假在休息,没成想发生疫情,他不敢迟疑,主动给科主任打电话要求上岗工作。“我是医师,坐着看电脑出报告就行,没事!”高鹏瑞轻描淡写地回答。

  他们都是平凡中的英雄

  逆行的路,父母家人不忍阻挡,年幼小儿不懂阻挡。带着家人的忐忑担忧,小儿们的无邪不舍,他们迈着坚实的步伐,走向那健康者逃离、受伤者依托的地方。

  “白日常念叨,夜深难入眠;疫情何时去,亲人共团圆。”写这首小诗的林琛皓今年8岁,是放射科医师邵楠楠的儿子,自疫情发生以来,他就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邵楠楠的爱人也是医生,俩人一直坚守在战“疫”一线,担心消杀不彻底影响家人,俩人也是早出晚归,很少和家人见面。

  “妈妈,我在看书、我在写作业、我在电脑前学习……”自从大年三十以来,放射科医师郑冰洁的7岁女儿,一直在安阳的姥姥家,想妈妈了,她就画日记拍照发给妈妈。被问及为什么不视频聊天时,孩子的话让人心酸:”妈妈太忙,等她有空的时候,我都睡觉了。”

  吃苦受累都不怕 最难忍受是委屈

  2月14日,河南省肿瘤医院恢复正常门诊,收治新入院患者时,患者和陪护家属都需要进行CT筛查,这导致工作量激增。

  “结果当天出不来,就影响患者住院,医院附近的宾馆又没开,总不能让患者在门诊楼里过夜啊!”黎海亮主任说,至此,放射科全体医技人员开启“倍速”模式,他们披星戴月,只为让患者尽早住院。

  一桶方便面、一盒牛奶成为他们必备的食物

  在忙碌的时刻,放射医技人员顾不上喝一口水、吃不上一口热饭。多少次,在夜深人静准备下班时他们才发现,嗓子渴得冒了烟。疫情期间,没有成家的年轻技师们由于没有准备足够的食物等加班结束,只能泡上一碗方便面,连面带汤一口气吃下。

  从大年初一至今,放射科分诊台的5名护士也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她们当中,年龄最大的已经抱了孙子、当了奶奶。面对患者丢失“流行性调查表”(门诊办理业务的“通行证”)需要重新填写时的不耐烦,对筛查工作的不理解,甚至是焦急等待时的谩骂,她们一遍又一遍的解释,所有委屈都只得往肚子里咽。

  “在这场全民战‘疫’中,我们的医护人员站了出来、冲了上去,为保证医院正常运转,援助武汉、援助信阳和安阳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放射科团队冲锋在前、不辱使命,争当突击在前的‘侦察兵’,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谱写了影像人的战歌。”河南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建功说。

  截至3月5日,该院放射科共为入院患者CT排查11369人次,对发热疑似患者完成CT排查700余人次,其中2月24日,全天完成入院CT排查1103人次,做到了当天开检查单、当天做检查、当天出检查结果。(庞红卫 王晓凡 陈玉博)

文章关键词:临床医师 放射科 责编:王永芳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湖北省卫健委辟谣“病毒变异传染性更强”:未发布此信息 湖北省卫健委辟谣“病毒变异传染性更强”:未发布此信息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