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医保目录调整。大家去医院看病、开药,一般医生和患者都会优先选择被列入医保目录的药品。因为只有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才可以走医保报销。所以哪些药品在目录里,哪些药品不是目录里的,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对医院、药企,都至关重要。前不久,国家医疗保障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公布了最新版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常规准入部分的药品名单,相比于旧名单,一些药品被列入,一些药品被调出。那么,这次的药品目录大名单是怎么调整的,又会给用药带来什么变化呢?
此次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是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之后首次全面调整药品目录。调整后,常规准入部分的药品共2643个,包括西药1322个,中成药1321个。
我国在1998年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2000年,第一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公布,今年的这次调整,是针对目录的第四次全面调整。与以往“进多出少”的调整不同,此次调整,调出的力度明显加大,调出150个品种。
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 熊先军:除了其中71个是国家药监局撤销文号的一些药品以外,另外调出了79个品种,西药53个,中成药26个。
把医保目录中的药品调出,这样的调整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则?都有什么样的药品被调出呢?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傅鸿鹏:调出的主要是三类药品,一类是国家药监局已经注销批准文号了。另外一类就是容易不合理使用的,比如说临床重点监控的辅助用药,这些药品临床上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比较明显,也就相应调出了。还有一类,已经有了新的更好的替代性的药品,就做了一个替代,主要是这三类。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医保目录调整调出的药品中,包括了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中的药品。重点监控药品目录中,多是一些辅助性治疗的药品。
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 史录文:适应症比较宽泛,或者说它临床证据不那么充分。容易在临床上扩大使用,容易引起不合理使用这种现象。
这些药品,因适应症宽泛,被多个科室使用,虽然用量巨大,但临床疗效并不明显。这样的药品占用了大量的医保资金。
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 熊先军:卫健委发的重点监控的,原来在2017版国家药品目录中的药品,专家建议把它们调出,那么这些药品里边有很多都是(销售额)过亿的品种。
大量医保资金被用于支付一些临床治疗价值较低的药品,这样的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亟待解决的痛点。此次目录调整,就看准了这个痛点。
通过调出和调入药品,医保目录中的药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样就调整了医保资金的使用结构。有进有出,优化结构。
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 熊先军:调出完以后,医保基金和老百姓支付的就会减少了。这样就会节省一部分资金,用于那些新进的药品的保障,或者是叫腾笼换鸟的目的。
花在不必要的药品上的钱少了,就会有更多的钱可以花在真正疗效确切的药品上。此次调整,新增药品覆盖了要优先考虑的国家基本药物、癌症及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慢性病药品和儿童用药,其中通过常规准入新增重大疾病治疗用药5个,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36个,儿童用药38个。
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药师 姜玲:比如说像慢性病,像糖尿病、高血压这些慢性病调入了很多近几年生产上市的一些复方制剂,比如2型糖尿病的一些复方制剂,比如说二甲双胍联合用药的一些方案。从我们的专业的角度去讲,依从性更好,因为慢性病的治疗,依从性是非常重要的,他要长期坚持。疗效就会更好,更好地维持血糖的平稳。
一方面增加剂型使得治疗效果更好,同时,还有一些创新新药被纳入到此次医保目录的常规准入目录中。这次药品目录调整常规准入部分共新增了148个品种,其中西药47个,中成药101个。无论是调入还是调出,这样的调整是基于什么原则呢?
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 熊先军:标准第一个就是临床必需,第二个就是药物经济学评价比较好的药品,实际上就是这两条标准。达到的目的,第一个,能够满足参保人临床用药的基本需求,第二点就是医保基金和参保人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