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严控公立医院数量规模、完善医保支持政策
社会办医迎来多个利好政策支持
公立医院人满为患,床位紧缺,民营医院患者不足,床位空置率高,长期以来备受诟病。这一现象有望得到扭转。严格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为社会办医留足发展空间,简化准入审批服务,加大用地、税收优惠,完善医保支持政策……社会办医近日持续迎来中央部门多个利好政策助推。
不过,业内认为,社会办医仍遭遇“成长烦恼”——多而不强。人才短缺、管理不规范、过度医疗甚至欺诈骗保,一度让社会办医失去公信力。社会办医迈向良性发展还需要迈过多道坎,政策支持加快落地之外,行业自律和环境净化仍要加强。
社会办医利好频频释放
近段时间特别是近一个多月,社会办医频频迎来利好。
5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推动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会议确定了包括拓展社会办医空间,加大用地、税收等政策支持,支持社会办医与公办医疗机构合作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完善医疗监管等一揽子举措。
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鼓励包括社会办医疗机构在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平等参与和适度竞争,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持续深化卫生健康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批服务,清理歧视性政策,对社会办医疗机构一视同仁对待并给予扶持。
6月12日,国家卫健委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简化准入审批服务、完善医疗保险支持政策等6方面,提出22项具体政策措施。其中,明确提到严格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为社会办医留足发展空间等。
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贺胜在6月12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指出,社会办医是公立医疗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可提供基本医疗卫生的服务,主要提供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差异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比如,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康复、护理、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将大幅增加,为社会办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外,在一些紧缺专业领域,像儿科、精神科、妇产科、眼科、医疗美容等,社会办医也大有可为。一些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像医学检验、血液透析、医学影像等等,也是社会办医可以重点布局的领域。”王贺胜说。
和君健康养老事业部高级咨询师张良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鼓励社会办医也给医养结合带来更大的扩展空间。比如,政府“支持向社会办基层医疗机构购买服务”,未来在养老社区内嵌套基层医疗、康复、护理服务,并获取基本医保和商业保险的支持,类似这样的模式将会愈发受到青睐。“在医养结合领域,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慢病管理和急性后期康复将逐渐成为社会办医的发力方向。”
社会办医遭遇“成长烦恼”
我国社会办医发展迅速。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社会办医疗机构数量达到45.9万个,占比46%;社会办医院数量达到2.1万个,占比63.5%。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2018年民营医院诊疗人次5.3亿人次,仅占诊疗人次总数的14.8%,绝大部分诊疗仍发生在公立医院。病床使用率上,民营医院只有6成,公立医院却高达9成。
“我国的社会办医起步晚、底子薄,虽然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公立医院相比,在服务能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小的差距。”王贺胜说。
在张良看来,相对于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在人才端的竞争力薄弱,多以执业环境和收入作为卖点,在人才后续培育、科研平台赋能等方面,民营医院的吸引力远远不够。此外,一些民营医院甚至因为虚假医疗等问题一度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社会办医整体的公信力。
支付问题是民营医院发展的一大障碍。2015年到2018年间,医保定点的非公立定点医疗机构从3.1万家增加到6.2万家,数量翻了一番。到2018年底,全国共有医保定点医疗机构19.35万家,其中非公立定点医疗机构6.2万家,占比32.1%。
目前,基本医疗保险在基础医疗保障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社会办医的重要收益来源。但是,“就目前而言,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在享受医保政策上,特别是在申请医保资格、支付比例、总额控制等方面还未享受‘同等待遇’。”张良告诉记者,社会办医未来必须突出差异化和特色化服务,这种服务的费用——特别是医保报销范围外的费用,如何能够被市场(患者)所接受,将成为民营医院发展的关键。
此外,现实中,一些社会办医机构存在不规范行医问题,包括过度医疗、使用未经过审批的技术药物、骗保等。“主要原因在于缺少行业自律机制,同时部分机构过分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医疗卫生服务的健康促进责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关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相比于骗保这种极端做法,业内更多的情形是过度医疗和重复医疗,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医保费用的浪费。”张良说。
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也表示,在大量民营机构纳入定点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部分民营医疗机构的级别比较低、规模比较小、管理不规范、获利套现的动机比较强,对医保基金监管也带来了一些挑战,是欺诈骗保的“高危领域”。
良性发展仍待多方合力
在专家看来,社会办医真正实现良性发展还需要多措并举、多方合力。
关博指出,社会办医规范发展要疏堵结合,为合法办医、规范办医的社会机构创造更多便利环境和发展空间,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竞争力量。同时,加强医政和医保监管,消除违法违规机构存在土壤。
熊先军表示,下一步在为社会办医申请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开展医保信用管理,完善基于大数据的医保智能监控体系,提升智能监控质量,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的退出机制,严厉打击恶意欺诈骗保的行为。在确保医保基金平稳运行的同时,促进社会办医的健康规范发展。
上述《意见》也明确,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加大医疗行业违规行为处罚力度,让严重违规者付出沉重代价,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将社会办医纳入医疗质量监测体系,制定实施联合惩戒备忘录,对严重失信主体依法实施行业终身禁入等。
张良认为,从支付端来说,在医保监管趋严的大环境下,社会办医可以与商业保险合作,形成新的第三方支付的模式,作为收益渠道。
对人才端而言,张良表示,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人才的流动趋势会加快,社会办医要构建自身成熟的内部人才培育体系,形成造血机制。“未来医疗人才的用人模式将更加灵活,以医生集团、医生合伙人等为基础,打造医生个人品牌将是吸引医疗人才的重要方式。”张良说。(记者 班娟娟)
社会办医取消床位规模要求,外资可以独资在京办养老机构,建立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探索建立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联合体模式……昨天,市卫健委等相关部门对日前发布的《医疗和养老领域开放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进行解读,包括放宽市场准入、改革监管模式、优化服务环境,推出示范性项目在内的30项改革措施,
社会办医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加医疗资源有效供给,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社会办医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长期以来,社会办医也面临着人才、审批、医保定点纳入、融资、税费等方面的“制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