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长的印象中,手足口病的疱疹或红疹,往往出现在手足口部位。但近日,网上流传着外省出现新型的手足口病,这些手足口患儿,症状与传统的手足口病有所不同,不但十分吓人,还具有迷惑性,引起了不少家长的恐慌。这些症状有多严重呢?在清远的发病情况如何?
“所谓‘新型病毒’并不‘新’,在清远不存在高发现象,家长不必担心。”清远市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戴汝均表示。
病情如何
绝大部分孩子一周内可自愈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发病年龄大多为5岁以下。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网传的“新型手足口病”病发时有点像水痘,全身长满疱疹,很是凶猛,是一种由柯萨奇病毒A组6型病毒(即CV-A6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戴汝均表示,这其实并非新型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近年来在医院出现的频率并不低。“当前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现在在医院住院的患儿中,有4例就是CV-A6。”
据了解,这种CV-A6的发病情况和风疹、药疹、水痘有点类似,出疹子的面积更广,且很密集。除手、足、口腔及口周外,还常常波及面部、躯干、四肢、臀部和生殖器,多以大疱样皮疹为特点,并伴有瘙痒、疼痛。有的家长可能会误以为是水痘,但CV-A6与水痘的区别在于:患儿表现为伴随发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咳嗽、流涕等症状。
“CV-A6虽然看起来比较可怕,但是治疗并不难,绝大部分孩子在一周内可自愈。”戴汝均介绍,CV-A6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脑炎、肺水肿、肺出血,但CV-A6一般不累及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引起的重症比例反而比常见的EV71及CV-A16病毒感染的要小,家长不用太担心。
如何传染
感染后需隔离两周
戴汝均介绍,不管是CV-A6、CV-A16,还是EV71,其传播方式都一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传播方式:粪-口途径传播,食入或饮用被肠道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呼吸道飞沫传播,如果患儿打喷嚏时,健康的孩子正好吸入了病毒,也会导致得病;接触传播,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患者的黏膜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的病毒,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都会引起感染。
家长若发现宝宝患了手足口病,应及时定点医院就诊,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要隔离两周。宝宝用过的玩具、杯具以及其他的一切都要彻底消毒。可以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东西可以在阳光暴晒消毒。
如果患儿出现高热、气促、呕吐、惊跳等,应及时到定点医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重症的患儿需住院治疗,医生根据患儿病情给予激素、脱水、退热对症治疗,必要时予免疫球蛋白治疗,危重病人需要转入重症监护室,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呼吸、心率、血压、神经系统症状,部分需要呼吸机治疗。
如何预防
注意卫生健康是根本
“以前得过手足口病的患儿,还是有可能会因病毒导致再次发病。”戴汝均介绍,由于引发手足口病的病毒多种多样,且每年流行的肠道病毒种类不尽相同,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所以即使之前得过手足口病,对不同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也没有免疫力,一年之间多次得手足口病的患儿也是大有存在的。
接种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只有EV71型灭活疫苗,而该疫苗只能预防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所以就算打了预防针,如果遇到其他类型的肠道病毒感染,孩子仍然还会得病。“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71所致,因此接种疫苗还是可以有效减少手足口病重症的发生。”
预防手足口病的根本,还是需要注意卫生。保持家里的通风清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最好经常洗手,不吃外面的零食和生冷东西,要勤晒被子。如果是婴幼儿最好定期给衣物、玩具消毒。每天检查孩子口腔、手足是否出现皮疹,监测体温,发现小孩出现皮疹、发热等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值得注意的是,其实成人也会感染病毒,只是成人感染后一般不会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外出归来和照护孩子时也要注意手的卫生,避免携带病毒传染给孩子。
■相关
警惕手足口病的“双胞胎姊妹”——疱疹性咽峡炎
6月份是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这两种病常常被称为“双胞胎姊妹”。戴汝均解释: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同为肠道病毒引发的感染性疾病,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呼吸道和亲密接触。这两种病是同一类肠道病毒造成的,症状相似。患儿都可能发烧、咳嗽、流涕、咽痛、食欲不振等,常被误认为是感冒。
据了解,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多发传染病,主要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亦可通过空气(飞沫)和被病毒污染的水及食物传播。戴汝均说,二者都是由于肠道病毒引起的,很多症状表现都差不多。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主要是在5岁以下,都会引发孩子高烧,都具有传染性。孩子都会流口水,不吃东西,哭闹比较严重,都会出现疱疹,甚至会出现抽搐。
虽然都会出现疱疹,但是两种病出现的位置明显不同。一般而言,手足口病出现疱疹的位置常见于嘴唇、手心手背、屁股、脚趾等处,而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则不会出现在手、足、屁股等处,而是出现在孩子的咽喉、口腔等位置。
传染的可控性不同。戴汝均说,手足口病的传染性更高,覆盖面更广,孩子间的传染更加容易,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度就没有手足口病的高。
在危险度方面,疱疹性咽峡炎比较低。他介绍,一般而言,疱疹性咽峡炎的危险程度没有手足口病的高,目前医院住院部收治手足口病例二十多例,而收治疱疹性咽峡炎大约六七例。
“其实,疱疹性咽峡炎就是感冒中的一种。”戴汝均介绍,一般而言,疱疹性咽峡炎治疗大约需要一个礼拜的时间就会痊愈,三至五天内会出现高烧现象,有些患者住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高烧不退,住院观察。“极个别情况或许会导致脑炎,不过几率是非常小的。”
戴汝均说,如果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就要对症处理。比如孩子反复出现高烧发热,家长就要时刻关注孩子体温状况,及时采取措施给孩子降热。患病期间,小孩子不吃东西,消化功能减弱,饮食上应给予易消化、清淡点的食物。不吃冰糕、不喝饮料,尽可能少吃煎、炸类的油腻食品,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酸、甜、辣、咸等,尤其要注意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避免刺激口腔破溃部位引起疼痛。食物选择流质性食物,如稀饭、米汤、面条等。
■健康小贴士
手足口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第一阶段:病初。嘴疼、畏食。饮食要点:以牛奶、豆浆、米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维持基本的营养需要。为了进食时减少嘴疼,食物要不烫、不凉,味道要不咸、不酸。
第二阶段:烧退。嘴疼减轻。饮食以泥糊状食物为主。
第三阶段:恢复期。饮食要多餐。量不需太多,营养要高。如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十天左右恢复正常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