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京津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天津举行,协议的签订将加快推进京津冀异地门诊直接结算和医疗保障一体化。
合作协议主要围绕异地就医住院、门诊直接结算、医药产品集中采购和医疗保障协同监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解决三省市群众看病垫资和跑腿报销问题,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是指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跨省异地就医时,只需向就医地的医疗机构支付需个人承担的费用,其他费用由就医地社保经办机构审核后按协议约定与医疗机构结算,参保地与就医地再按月清算。
对于异地结算的程序,石家庄市医保中心医疗管理科副科长宫彦军介绍称,为更加方便快捷地享受直接结算业务,参保人员需要熟悉跨省直接结算流程要求,即“先备案,选定点,持卡就医”。
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为15411家。基层医疗机构覆盖范围持续扩大,二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12803家。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长期研究社会保障的副研究员董文勇认为,医保异地实时结算契合了很多人的实际需求。
今年6月6日,国家医保局联合财政部下发《关于切实做好2019年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京津冀等有条件的区域可以探索开展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工作。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符合条件的跨省异地就医患者在所有定点医院住院能直接结算。
彼时,河北省医保局异地就医处处长彭卫宁就表示,今年6月底开始,河北省将根据各市门诊统筹实际情况,联合京津,探索我省有条件地区开展京津冀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工作。
2017年1月,京津冀异地就医即时报销试点正式启动。不过,该试点主要围绕异地就医住院,门诊实时结算能力仍有待提高。河北燕达医院财务总监兼医保办主任郭更房指出,由于各统筹地区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和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项目的“三个目录”均不相同,因此对不同地区的患者按不同的标准结算,给异地就医实时结算带来很大困难。
“比如某个药在河北属于甲类,在北京是乙类,连刷卡都没办法;而各大医院的体系也不同,如做核磁检查,北京只能做一个部位,但在河北一次可以做几个部位。”郭更房说。除系统外,医保标准、医保目录、医保基金差异等都是掣肘京津冀医疗一体化重要原因。郭更房表示,这需要逐步解决,目前正在尝试引入商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