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中医中药 > 中医堂馆 > 正文

“悬丝诊脉”毫无科学依据

2019-03-20  来源:大河健康报

5034

  □中国中医药报韦钦国

  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老中医》第13集中描述到“名医”赵闵堂为患者“悬丝诊脉”的故事,许多读者可能在其他电视剧中也看到过类似的镜头。那么,“悬丝诊脉”到底靠不靠谱,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

  据说“悬丝诊脉”始于唐朝名医孙思邈为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治病的故事,说的是长孙皇后十月怀胎而不生,经过孙思邈“悬丝诊脉”很快就生下一子,关于“悬丝诊脉”的故事从此便流传下来。

  在野史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或传说,但在官方及公认的权威药典史籍中却鲜有提及“悬丝诊脉”者,这不是疏漏,而是因为“悬丝诊脉”确实没有科学依据。

  但切脉确实属于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家的重要诊病方法,通过以手指按患者脉搏,根据脉象的深浅、快慢、力道、节律等来诊断疾病,但仅凭切脉一项难以准确判断疾病,“望、闻、问、切”要综合使用才行。

  那“悬丝诊脉”是如何出现的呢?

  这与中国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的礼俗有关。古时从医者多为男性,女性少之又少,但疾病不分男女老少,女性患了病自然要请医生诊治。为避嫌,常见的就是女患者躺在帷帐里,伸出一只手来请大夫切脉,但权贵大户人家的夫人或小姐身体金贵,男大夫不能直接将手搭在其腕上,只好采取变通的方式,借此切脉、探究病情。

  真正的大夫在“悬丝诊脉”前后,总会向患者本人或其家人、侍女询问患者的其他情况,比如病症、起居、饮食、舌苔、患病时间等,结合各方面的信息综合判断病因,不会仅凭“悬丝”就做出明确诊断。而“悬丝诊脉”只是对患者及家属的一种安慰。

  至于《老中医》中的赵闵堂自诩“悬丝诊脉”系祖传,显然是在胡扯,他神乎其神的所谓“高超技艺”之所以能够骗取患者家属一时的信任,是因为提前做了手脚,买通了患者家中佣人暗中配合而已。因为其本来就没有所谓的“悬丝诊脉”,所以当同行吴雪初再三请他展示时,赵闵堂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结果被病人家属找上门来讨要说法,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才借助中医协会把这事压了下来,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其实也是对类似那些以“悬丝诊脉”为噱头的“名医”的一种嘲笑与警示。


文章关键词:悬丝诊脉 科学依据 责编:张钰洋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湖北省卫健委辟谣“病毒变异传染性更强”:未发布此信息 湖北省卫健委辟谣“病毒变异传染性更强”:未发布此信息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