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疾病防控 > 正文

慢阻肺“没得医”? 早诊早治效果好!

2018-11-26  来源:广州日报

5034

  咳嗽老好不了,还经常咳痰,甚至出现气短、呼吸困难、喘息、胸闷……你以为这只是年纪大了,肺功能下降的自然退化现象,是没办法的事?错了!也许慢阻肺这病早已在你身上存在多年!

  慢阻肺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典型症状是进行性加重的咳嗽、咳痰、气短和呼吸困难,它不仅影响呼吸系统,也可以引起全身病变,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患者甚至可丧失劳动力,生活质量降低,最终发展为呼吸衰竭和肺源性心脏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慢阻肺已成为世界上非意外死亡的第四大死因,仅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到2020年可能上升为第三大死因。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科大学呼吸内科教授钟南山引用慢阻肺的相关流调提醒说,近年来慢阻肺患病率明显增加,而且绝大多数因症状轻或无症状而被忽视。他建议,任何存在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咳痰并伴有(或有)危险因素暴露史的患者,都应考虑做肺通气功能检测排查慢阻肺,以便早发现、早诊治。研究证明,慢阻肺早治疗具有极佳的效果。

  现状 慢阻肺病人很多 轻度患者超九成

  一提到慢性病,很多人都会联想到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也逐渐知道要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以免病情进展、加重甚至引发各种并发症。

  “慢性疾病是指那些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大部分时间人感觉不到的疾病。”钟南山指出,慢阻肺也是其中一种。

  钟南山介绍,我国慢阻肺的流行病学相关调查显示,慢阻肺患病率明显增加——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十年间增长近70%,患病人数也从4300万增长到9990万,已经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常见慢性疾病。慢阻肺的病人群体中,I-II期轻度的患者超过90%,绝大多数症状轻或无症状。可是在全球范围内,大家只关注极少数中重度慢阻肺患者的诊治,忽略了绝大多数轻度的患者。

  误区 慢阻肺“没得医”?其实可防可治

  咳嗽老好不了,还经常咳痰,甚至出现气短、呼吸困难、喘息、胸闷……很多中老年人以为这是年纪大了,肺功能下降的自然现象,是没办法的事。当这些症状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频繁,确诊为慢阻肺、饱受反复发作的病痛折磨后,有些患者又很悲观,认为“没得医”。

  对此,钟南山院士认为都是误解。

  “我年轻时的肺活量超过5000ml,现在也有4000多ml,这种下降属于正常现象。”钟南山解释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肺功能确实会相应有所下降。但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下降很快,一开始没有显示症状,等到肺功能下降到50%左右出现症状了才就诊,往往是中晚期了。

  “事实上,慢阻肺是可防可治的。”钟南山指出,以前对于出现呼吸困难、气喘、胸闷等症状的慢阻肺患者,普遍观点都认为无法医治,其实主要是治疗得太晚了。因为发现、治疗得太晚,不少患者往往是在气管已发生明显狭窄、肺功能也严重受损,发展到中晚期才就医,大大增加了治疗的难度、病程可逆性也极小。

  防治 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 慢阻肺也应早防早治

  提到防治,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慢阻肺。钟南山院士重申了它的定义:任何存在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咳痰并伴有(或有)危险因素暴露史的患者,都应考虑患慢阻肺的可能。而确诊需要通过肺通气功能进行检测。

  钟南山强调,对于慢阻肺患者的治疗重点应该放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上,如同对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样,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和减少急性加重,减缓肺功能下降的速率。

  目前,国内外相关指南尚没推荐对早期没有症状的慢阻肺患者进行干预,只是针对出现症状的患者进行治疗。钟南山认为这还远远不够。他指出,慢性病的防治规律都是早防早诊早治,为什么慢阻肺就例外?

  其实早在10年前,钟南山就想到了这个问题。当时,在罗马举办的国际慢阻肺大会上,他提出:能不能像高血压、糖尿病那样对慢阻肺进行早期处理?这一想法得到当时大会主席的赞成。但当大会主席询问“有没有人准备做”时却没人举手。与会专家都知道这块“硬骨头”实在“太难啃”,但钟南山应承下来了。他和冉丕鑫教授所带领的团队深入到社区,采用一个简单的药物——噻托溴铵吸入对早期无症状或极少症状的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治疗,患者的肺功能显著改善,部分人肺功能恢复到正常。去年,他们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上,首次向世界证明早期用药可以改变慢阻肺患者每年肺功能下降的自然进程,治疗时间越早,肺功能恢复的可逆性越大。

  在本期名医大讲堂上,钟南山总结了慢阻肺的防治策略:应以预防为主,主动戒烟、避免生物燃料及避免长期空气污染,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如何才能实现早诊早治?他呼吁像量血压一样检查肺功能。他建议业界把慢阻肺防治“从来都不太早,从来都不太晚”的提法改为“从来不够早,从来需维持”,并在社区面对以下人群推广肺功能普查:1.大于40岁者;2.吸烟人群;3.职业气体污染人群;4长期重度空气污染地区的人群。

  而对于中重度的慢阻肺患者,钟南山强调应早管、早治,预防急性发作,重视非发作期的维持治疗和康复治疗。

  提醒 不运动 反而不利于康复

  “在慢阻肺的患者中,骨骼肌肉萎缩和体重减轻是常见的肺外表现之一。”在本期名医大讲堂上,广医一院广州呼研院主任医师郑则广教授则提醒说,肌肉萎缩会对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使患者出现咳嗽咳痰能力下降和劳力性呼吸困难加重等症状。

  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越来越明显,甚至上厕所也感到费力和气促。因此,患者本能地减少、甚至不愿意运动,通过不运动来避免或减轻呼吸困难。

  “其实不运动反而不好。”郑则广说,有研究表明,一个成年人如果5周不活动,臀肌、大腿和小腿肌肉萎缩2%~12%,肌力下降20%~22%,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骨质丢失。健康人不运动尚且如此,慢阻肺病人再不运动,肌肉萎缩、肌力下降速度更快,对身体的影响更大,长期下去恐怕连走路都会有困难。

  郑则广说,对于慢阻肺的治疗,除了药物,还要重视康复治疗。呼吸康复的重要内容包括运动、呼吸肌肉锻炼、排痰、营养康复、心理辅导和避免加重的各种诱因。在护士的配合演示下,他现场讲解了如何进行呼吸康复治疗。他指出,有些慢阻肺患者因动辄呼吸困难产生了运动焦虑,因此不会主动进行运动。他建议家属要鼓励患者“动起来”,只有合理地进行康复锻炼,肌肉力量和肌力才会随着增加,帮助逐步缓解呼吸困难。

  康复 打太极做康复操 均有帮助

  慢阻肺的治疗,在规范用药的基础上,进行非药物的康复治疗也很重要。

  据钟南山介绍,在慢阻肺研究基地兴宁开展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发现,打太极拳可增加股四头肌肌力及运动耐受性,为慢阻肺提供了一个廉价易接受的肺康复疗法。

  而郑则广则详细讲解了实用安全的居家康复方式,特别强调呼吸康复可以提高运动耐力,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改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据郑则广介绍,除了打太极拳,常用的呼吸康复的运动方式还有步行、跑步、游泳、跳舞、广播体操等;另外,被动的运动还有推拿、按摩、针灸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等。

  而对于高龄体弱的慢阻肺患者,则推荐以下这种由郑则广教授多年经验总结出来的一套全身运动康复方法——卧位呼吸康复操。

  动作要领:

  拉伸起坐:患者双手拉住床边,利用上肢力量将上半身拉起至坐直,然后维持5秒,然后再次躺平,再次重复。

  桥式运动: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双足底平踏在床面上,用力使臀部抬离床面约10~15cm,再次重复。

  空中踩车:患者取平卧位,屈膝抬高下肢,上半身保持不动,两小腿在空中交替做空踩自行车的动作,直到做到脚踩不动为止。(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王文熙、苏越明、韩文青)


文章关键词:慢阻肺 责编:张钰洋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疫情期间 慢阻肺患者要注意什么?

    慢阻肺(COPD),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该病中老年人群患病率较高,是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的中国第三大常见慢性病。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能忽视这种肺部疾病隐形杀手。

  • 寒冷可诱发慢阻肺的急性加重

    冬至即将来临,长沙寒气袭人,因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就医的患者明显增多。有统计显示,慢阻肺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而中国50岁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高达15.5%,年均死亡人数达96万,每分钟约2.5人死于慢阻肺。

  • 药剂学专家:规范慢阻肺治疗方式 合理用药是关

    慢阻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居高不下,患者人群极为庞大,给临床诊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选择正确的药物,对于减轻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打太极拳有助于慢阻肺康复

    慢阻肺患者日常怎么进行康复运动?调整呼吸和锻炼全身肌肉都很重要,而中国的太极拳对这两个要点都很有帮助!

慢新闻

湖北省卫健委辟谣“病毒变异传染性更强”:未发布此信息 湖北省卫健委辟谣“病毒变异传染性更强”:未发布此信息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