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院长袁义强博士,在该院介入手术室开展了“左心耳封堵术”全球跨境直播。
国家级专家在郑州实施左心耳封堵术,亚、欧、美三大洲专家同步指导
北京时间10月30日上午开始,一场横跨亚、欧、美三大洲多中心的左心耳封堵手术转播,再次将左心耳手术引入公众眼帘。
据了解,此次手术转播活动的参与者,包括中国、丹麦、德国、美国等国家的19个心脏中心。其中中国区域内分会场自北向南遍布境内五大区,涉及医院有(排序按手术日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活动影响力之大,涉及医院之多,辐射人群之广,堪称史无前例。
11月1日上午11时,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的介入手术室外。患者杨先生家属的脸上,焦急的表情中不时又显出几分坦然。因为心律失常、持续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多年的杨先生,这次在家突然发病,因为病情危重被送到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接受手术。
得知这台手术是由手执“左心耳封堵术”全球带教证的袁义强博士亲自实施,杨先生的家人颇感放心;后来得知这台手术还将在全球转播,且有几十名专家共同见证,家属更加宽慰。
术中,袁义强博士熟练地将封堵器释放到患者左心耳窝的位置。经过检查,手术非常成功。
心脏病学的三大创新技术,均在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落地生根
之所以将这场跨越三大洲的手术转播活动,安排到地处中原的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完全得益于该院对心血管学科技术的不断追求。
左心耳封堵术(LAAC)是一种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的创新术式。它通过封堵左心耳,预防左心耳内血栓引起的血管栓塞,从而避免缺血性脑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发生。该手术是用微创的技术,将一个“封堵器”一样的网状物体置入患者左心耳,网状膜可以阻挡血流进入左心耳里面,进而预防血栓的形成。
据了解,作为心脏病学的三大创新技术之一,目前国内能开展此项手术的医院并不多,直到2016年,国内一共才开展1600例手术。
2015年5月,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成功为一位64岁的房颤患者,实施了河南省首例左心耳封堵术,专家在患者左心耳置入了一个自膨式的封堵器,从而有效地预防患者发生房颤卒中的风险。该手术填补了河南省此项技术在临床应用上的空白。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此后,左心耳封堵术开始在该院快速开展起来。2015年,该院的第一例左心耳封堵术用了一个小时,如今二三十分钟就能完成;以前做这个手术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麻,现在很多患者在局麻情况下,和医生聊着天就做了手术。
2017年12月,袁义强博士正式拿到左心耳封堵术全球带教证。在我国,当时拿到这一证书的不超过20人。为保证手术的安全性,要获得该项技术的全球带教导师资质,必须独立连续完成40例以上的植入,且必须全程在专业技术人员的评估下每台亲自主刀,手术流程规范,才能获得。
左心耳封堵术已成房颤患者福音
袁义强博士说,左心耳封堵术是目前全球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治疗新趋势,能有效减少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同时减少出血的发生,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为了准备这次全球的手术转播,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早在一个月前,就做足了功课。“准备了8例手术,全是左心耳封堵+房颤射频消融一站式手术。参加转播的十几家心脏中心,一共要在3天时间内,紧锣密鼓地实施90例左右的左心耳封堵术。”
据了解,在袁义强博士的带领下,该院目前已完成左心耳封堵术137例,居于河南领先,在全国各大医院位于前列。
我国房颤患者高达1000万人,适合做左心耳封堵术的患者约有200万人,而河南约有20万人可以接受左心耳封堵术。“我们医院就是为患者服务的,左心耳封堵术为房颤患者带来了福音,这也是我们医院力推新技术的初衷。”袁义强说,技术创新是立院之本,今后,我们医院依旧会大力创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荣文翰)
记者近日从中国房颤中心总部获悉,在其公布的首批43家中国房颤中心示范基地名单中,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成为河南省唯一获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