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郑州市惠济区的韩女士抱着孩子焦急地来到郑州人民医院郑东院区急诊科。原来,韩女士1岁1个月的女儿桐桐与哥哥玩耍时不慎从高低床上跌落,右腿稍微一动就哇哇大哭。检查显示孩子右股骨干骨折,该院骨科副主任医师田明波立即对桐桐进行了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和右下肢持续牵引治疗。□见习记者 梁露露
孩子天性爱动,易发生骨折
田明波说,儿童的意外伤害很容易发生,其中骨折很常见,一般男孩比女孩发生率高,这和男孩子天性爱动有关系。小宝宝刚来到这个世界没多久,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精力旺盛,喜欢跑来跑去,同时又没有风险意识,这样就容易跌倒受伤,发生骨折。
田明波介绍,儿童的骨骼正处在快速生长的发育时期,和成人骨骼有很大区别。儿童骨骼有柔韧性强,有机质较多、无机质较少等特点,所以儿童受外伤骨折后,患处有断而未分离的特点,临床上常称之为“青枝骨折”。
儿童骨膜较厚,其成骨能力非常强,骨骼具有很强的重塑能力,骨折后一般采取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或者石膏固定等保守方法治疗。但一些特殊类型的骨折,如骨骺骨折、关节内骨折、开放性骨折等,就需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一般三岁以下幼儿骨骼自我修复期大约需要半年,5岁以上的孩子骨骼塑性期需一到两年。儿童骨折经治疗后,家长一定要及时看护好患儿,防止再次跌倒损伤,同时要听从医嘱,观察肢体情况,及时复诊复查。
发生骨折后,现场这样处理
田明波讲道,孩子如果发生意外,家长首先要冷静,不能因为宝宝号啕大哭而乱了手脚,否则宝宝会因为家长的紧张而感到害怕,甚至由于哭闹、挣扎导致不必要的二次伤害。同时不要随便搬动牵拉肢体,要先观察哪个肢体可以活动,哪个肢体孩子不愿意活动,往往不愿意动的那个肢体可能是发生了骨折。在得到专业急救前,可参照以下方法进行简单处理:
●上肢骨折 如腕、肘、肩关节等处骨折,家长应轻轻将受伤上肢屈肘置于胸前,用布或丝巾做成一个三角形的悬挂带,将受伤的肢体摆放至其较舒适位置,挂在未受伤的肩膀上,然后在脖子后打结,简单制动。若现场有条件,可用书本、木板等进行简单的支撑,然后迅速送往医院检查、治疗。切忌按揉肿胀部位,以防加重损伤。
●下肢骨折 如小腿或大腿骨折,首先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人员帮助。在医护人员赶来之前,先用木头、塑料等能够代替夹板的物品固定住受伤部位。用布或胶带将物品牢牢地固定在受伤的肢体上,要把伤肢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限制其进一步活动。一般先绑骨折上端,后绑骨折下端,不要绑得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开放性骨折 此类骨折有伤口,容易受到感染,不要试图把外露的断骨复位。要先用消毒纱布包扎患处,再用能够代替夹板的物品固定,可以在物品上垫些衣服或旧布等软物,以防皮肤受损。如果有条件,可把患儿放在一块平的木板上,尽快就医。